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Alberto Maud等通过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介入数据库,比较两种入路在穿刺到再通时间和结局上的差异,结果于2022年5月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lberto Maud, et al. 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2;00:e000243.doi: 10.1161/SVIN.121.000243】
很多研究比较了取栓中经桡动脉(TRA)和经股动脉(TFA)两种入路。经桡入路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入路,既往研究报道在取栓中具有较低的穿刺并发症率及与TFA类似的疗效。牛弓是前循环常见的解剖变异,可能会延长再通时间。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Alberto Maud等通过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介入数据库,比较两种入路在穿刺到再通时间和结局上的差异,结果于2022年5月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通过回顾性分析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前瞻性收集的神经介入数据库。入选患者为左侧前循环中卒中,包括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左侧MCAM1和近端M2段闭塞,以及同时出现的串联病变。排除所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颈总动脉的受试者,只纳入了左半球牛型主动脉弓大血管阻塞(LVO)的受试者。
经桡入路中,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使用短21G桡动脉针穿刺桡动脉前壁。沿导丝上进入5/6F桡鞘。使用超声测量直径,桡动脉2.7mm是界值。当需要长护套时,优先选择Ballast90cm。经桡鸡尾酒混合液包含200μm的硝化甘油, 2.5毫克的维拉帕米,或加小剂量的肝素(1000单位的肝素),稀释到鞘内抽吸的8毫升的血中,将全部的混合液(10毫升)缓慢地注入到动脉。直接抽吸和支架取栓联合抽吸(Solumbra)是最常用的两种技术。取栓完成后立即拔除桡鞘,并使用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
图1. 2例牛弓变异型患者的图像:左侧为重建磁共振血管造影,右侧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26例患者(TRA=13,TFA=13)进行了机械取栓术。TRA队列中皮肤穿刺到微导管到位的时间明显较短(TRA:17。 0±5.8vsTFA:35.4±20.5;P=0.0001),更短的皮肤穿刺到再通时间(TRA:34.0±15.6vsTFA:58.1±34.6;P=0.01),以及更短的总曝光时间(TRA:13.8±9.4vsTFA:29.5±18.0;P=0.03).3个月mRS(0-1)在TRA组中更高(38.5%vs7.69%;P=0.06)。
表1. 临床特征总结
表2. 过程和临床结果
最后作者指出在合并牛的左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经桡通路更快和更稳定的路径,从而导致缩短手术时间,更快开通血管,并潜在改善功能结局。我们建议在经桡动脉入路上取栓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