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2日发布 | 1830阅读
肿瘤

垂体瘤卒中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王鹏飞

河北省人民医院

苏燕东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王知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英国剑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Karol P. Budohoski等分析垂体瘤卒中患者采取不同治疗后的远期肿瘤控制情况以及视觉和内分泌功能的转归,关注保守治疗的病例。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的《Acta Neurochir》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Budohoski KP, et al. Acta Neurochir (Wien). 2022 Apr;164(4):1115-1123. doi: 10.1007/s00701-022-05119-8. Epub 2022 Jan 18


研究背景




垂体瘤卒中是垂体腺瘤急性出血,引起垂体功能减退、艾迪森氏危象和视觉功能障碍。垂体瘤卒中的治疗包括激素替代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减压,但目前对保守治疗的效果及手术减压的适应证和时机仍不明确。英国剑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Karol P. Budohoski等分析垂体瘤卒中患者采取不同治疗后的远期肿瘤控制情况以及视觉和内分泌功能的转归,关注保守治疗的病例。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的《Acta Neurochir》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者收集2003年至2020年期间在4个神经外科中心收治的垂体瘤卒中患者数据,包括初始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初诊后3个月、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的预后信息。根据影像学资料将出血量划分为小于肿瘤体积的50%和≥肿瘤体积的50%两类。根据手术时机患者分为3组:第1组,出现症状7天内接受紧急手术;第2组,出现症状7天至3个月内接受手术;第3组,未手术的患者。分析各组患者的GCS评分、视力、视野、颅神经麻痹情况、内分泌功能和影像学特征,即视交叉受压和出血量≥肿瘤体积的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以上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之间的关系;计算垂体瘤卒中评分(PAS),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S对识别需紧急手术的患者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独立预测因子添加到PAS,并根据它们的显著程度进行相应加权,最后对加权评分进行相同的ROC曲线分析。随访指标包括内分泌功能、视觉功能和各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记录初步治疗后是否需要放射治疗或进一步手术。如果放射治疗或手术是在发病后3个月之后进行,则认为是肿瘤学原因,如肿瘤增大或为功能性肿瘤。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3岁,66%为男性。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占84%);83%的患者有垂体功能减退,仅28%出现全垂体功能减退。90%患者并无明确的垂体瘤病史,垂体瘤卒中为其首发症状。第一组61例(38%)患者在发病7天内急诊手术,第二组35例(35%)在发病3个月内手术治疗,第三组64例(65%)保守治疗。


3组患者视力减退发生率各为61%:46%:23%,有显著差异(p<0.001);视野缺损发生率各为69%:61%:33%(p=0.048);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各为46%:20%:27%(p=0.014)。第2、3组视力和视野缺损的差异更明显,其中视力缺损为46%:23%(p=0.04);视野缺损为61%:33%(p=0.008),而第1、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2组之间唯一显著差异是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各为46%:20%(p=0.017)。3组间的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相似。


149例患者有视交叉受压征象,而仅49例患者有出血量资料。视交叉受压的患者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出血量≥肿瘤体积的50%的患者数量差异无显著性。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和影像学显示视交叉受压是紧急手术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加权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垂体瘤卒中评分0.724。


最后一次随访时,第1、2、3组患者视野正常或改善的比例分别为90%、89%和95%;视力正常或改善的比例分别为95%、86%和100%;眼球运动正常或改善的比例分别为95%、100%和94%。第1、2、3组分别有74%、83%和60%的患者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资料,三组垂体功能无显著差异(p=0.11)。分别有98%、83%和95%的患者至少要补充一种激素。


91例(57%)患者在第一次随访时发现肿瘤残余。在随访期间,29例(18%)肿瘤有进展或复发;38例(24%)需手术或放射治疗,在1、2和3组的比例分别为17%、37%和24%(P=0.07)。第1组随访期间进一步手术的患者较少;而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多。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指出,促成进一步治疗的风险下降的因素是紧急手术(OR=0.16;95%CI,0.04-0.59)和随访影像学显示肿瘤体积缩小(OR=0.04;95%CI,0.04-0.36)。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风险增加的因素是肿瘤残余(OR=4.46;95%CI,1.42-14.00)和随访影像学显示肿瘤进展(OR=9.83;95%CI,2.91-33.24)。第3组患者需进一步治疗的唯一独立因素是肿瘤进展(OR=16.11;95%CI,1.36-191.20)。


功能性垂体腺瘤单独分析发现,10%患者需进一步治疗,而组间无差异。肿瘤进展或复发率最高的是生长激素腺瘤,57%患者要进一步手术或放射治疗。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患者的肿瘤进展及需进一步治疗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论为,总体上,垂体瘤卒中比较少见;根据病情可采取积极手术或保守观察。在发病7天内进行手术与长期控制肿瘤独立相关。76%的患者在成功度过3个月观察期后病情稳定,4年随访期内不需要进一步干预。研究者认为,垂体瘤卒中的治疗应该以视觉症状为指征,而不是以控制肿瘤为目的。


6.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