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急诊外科专委会 ,作者杜波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以急性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危重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休克、创伤、烧伤、颅脑损伤、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严重感染等应激情况下,患者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即可出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和/或溃疡;内镜检查显示其发生率可达100%,但发生大出血者仅占2%-10%。
颅脑创伤后的SU又称Cushing’s溃疡,可累及食管末端、胃及十二指肠的近端,溃疡通常较深且具穿透性,发生率为16%~49%。《共识》从溃疡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溃疡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Cushing’s溃疡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01
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粘膜血管强烈收缩,血流灌注减少。
02
神经内分泌失调:原发性或继发性颅脑损伤,可累及下丘脑的副交感中枢和延髓的迷走神经核,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胃酸、胃蛋白酶异常分泌增多可导致胃糜烂。
03
颅脑创伤导致内脏低灌注与再灌注损伤:低灌注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胃酸清除减慢、胃粘膜屏障破坏,而再灌注所导致的前列腺素E2与碳酸氢盐水平的下降,会使胃粘膜防御水平降低。
04
颅脑创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创伤后凝血病可导致创伤后的胃肠道出血。
05
颅脑创伤后的营养不良:患者伤后处于高消耗状态,胃粘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可导致胃肠道出血。
01
严重的颅脑创伤[(GCS)≤8分]或合并脊髓损伤。
02
呼吸机机械通气。
03
凝血功能障碍。
04
急性肾损伤或肝损伤。
05
抗凝治疗。
06
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的病史。
07
胃液pH值<6。
08
长时间(>4h)的手术治疗。
09
大剂量的激素治疗。
10
失血性休克。
《共识》指出颅脑创伤、呼吸机机械通气、凝血功能障碍等是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需要预防性用药(I级推荐);多发伤作为Ⅱ级推荐。神经重症监护患者(包括颅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等)也应该给予预防性用药。通过抑酸药物使胃液的pH值>4,积极处理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应激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

作者简介
杜波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急诊外科全国十佳青年岗位标兵(中国医师协会)
深圳市优秀医师,深圳市优秀住陪带教老师(深圳市卫健委)
2022年入选深圳市首批“菁英计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