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发布 | 2415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杜志华教授: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分次治疗

杜志华

解放军第301医院

王中魁

解放军总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特点

患者男性,80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半年”于2019-10-13入院。患者近半年多次出现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后好转,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类似症状仍有多次发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外院头颈部CTA(2019-3-25)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局部管壁混合斑块,管腔狭窄,其中左颈内动脉起始部管腔重度狭窄。

2019-10-16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极重度狭窄,狭窄率大于95%,颈内动脉远端充盈延迟,显影浅淡。

2019-10-17头颅MR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脑血管CTA左侧颈内动脉纤细;灌注成像提示左侧额顶叶、基底节区rCBV轻度扩张,MTT、TTP显著延长。

术前讨论

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入院后查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接近闭塞;脑灌注MR 提示左侧半球低灌注失代偿,有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风险。给予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降脂治疗后仍有发作,应予以积极手术处理。

2、手术方式:A方案: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一次完成。手术无技术操作方面的难度,减少一次手术,可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然而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接近闭塞,在不预扩的前提下保护伞难以通过狭窄段,同时重度狭窄解除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B方案:分期治疗。先行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球囊扩张术,1周后再行支架成形术。第一次球囊扩张手术时需注意,在无保护伞保护时行球囊扩张,为避免栓子脱落引起栓塞,应注意选择2-2.5mm的小直径球囊。

手术过程:B方案

2019-10-28行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球囊扩张术。术中选择TREK 2.5-20mm球囊扩张左侧颈内起始段狭窄,扩张后即刻造影示狭窄程度部分缓解,左侧颈内动脉远端显影延迟较前改善。

2019-10-31复查头颅核磁左侧额叶皮层下点状DW高信号,提示在球囊扩张过程中有小斑块脱落引起颅内栓塞,患者术后未出现症状,未无症状性脑梗死;术后灌注MR左侧额顶叶、基底节区rCBV轻度扩张,MTT、TTP延长较前好转。

2019-11-05行L-ICA起始段狭窄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前造影L-ICA起始段狭窄较球扩后加重。Spider5.0mm保护伞置于L-ICA C1段远端,Aviator 4.0mm×30mm球囊扩张狭窄段,而后置入WALLSTENT 7.0mm×40mm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支架在位通畅,支架贴壁良好,残余狭窄。

2019-11-07复查头颅核磁左侧额叶皮层下点状DW高信号,病灶范围较前缩小;术后灌注MR左侧额顶叶、基底节区rCBV、rCBF较对侧基本一致,MTT、TTP未见明显延长。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小剂量肝素抗凝、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补液扩容,术后患者未再出现言语不利、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知识要点

       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伴溃疡斑块形成的颈动脉狭窄每年有5-12%的卒中风险。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手段之一。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是CAS后一种罕见但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其总发生率为0.5-6.8%。颈内动脉(ICA)狭窄≥90%是引起HPS的危险因素,其他重要危险因素包括严重的对侧ICA疾病、不良侧支循环、高血压、近期中风或缺血。危险因素越多,HPS的发生率越高。除了严格的血压控制之外,逐步恢复脑血流量(CBF)的颈动脉狭窄的阶梯治疗可以减少HPS的发生。

      颈动脉狭窄的分期治疗是将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型分次进行。第一次血管成形术是使用一个小球囊(直径约2.0-3.0毫米)进行扩张。此后,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研究,在高灌注改善后2-4周进行常规的CAS。这种方式可以减少CHS在急性支架置入术中的可能性。Hayakawa M等(J Neurosurg 2019:2002-3)的研究中入组525例患者,其中113例行颈动脉狭窄分期治疗,419例行常规CAS治疗,术后两组CHS发生率为(4.4% vs10.5%, p=0.047),证实颈动脉狭窄的分期治疗可有效减少HPS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术者体会

       颈动脉狭窄的分期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首次的球囊扩张中,应选择小尺寸的球囊(直径2-3mm),将扩张后颈动脉狭窄最狭窄处直径要大于2mm和颈内动脉远端血管无延迟充盈作为手术成功的标准。小直径的球囊可避免斑块的破碎,避免产生大量碎屑,同时又能使灌注损害得到暂时的改善。通过连续的影像观察,我们发现,即便是微弱的扩张也可造成颅内灌注的明显改变,并且也能够引起微栓塞的形成。在球囊扩张后的1-2周行二次支架成形术,以避免时间过久引起狭窄程度加重甚至闭塞。

碎语闲言

      CAS发生CHS的概率在百分之十几,但真正有危险的颅内出血发生率不足1%,分次治疗对降低1%的出血率可能无法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但并不妨碍这种治疗方式的可取性,无论是保护患者,还是保护术者。另外第一次的球囊扩张也并非不能使用保护伞,中国的医生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经济的问题,但有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燕山驿     

术者简介

杜志华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神经介入专业硕士: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学部神经介入科主管: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学员培训专家组成员;师从国内著名神经介入专家李宝民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2006年开始从事神经介入诊疗工作;在《Neurolog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近20分。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111111.jpg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