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2日发布 | 2901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杨健教授:“斗转星移”——Atlas支架绝处逢生

杨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我们知道Atlas支架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瘤辅助栓塞中,而且由于全尺寸能够通过0.0165''-0.017''微导管释放(推荐搭配微导管是SL-10和XT-17),Atlas的输送性能及其在远端小血管中的应用得到了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但在临床当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支架导入微导管后,需要更换微导管的情况,比如:

1、未使用推荐的SL-10或XT-17微导管,而使用了Echelon-10或其他品牌微导管输送Atlas,导致支架与微导管不匹配,支架无法释放;

2,Atlas支架导入微导管后,发现微导管到位不理想,导致此时需要再次调整微导管走行路径。

由于Atlas不能回收的特点,此时该怎么办?那么,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Atlas支架经导管转移技术。


操作分享

本期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品元教授团队杨健教授为大家分享Atlas支架经导管转移技术:“斗转星移”——Atlas支架绝处逢生。



点击观看杨健教授讲解



Atlas支架经导管转移技术

步骤详解

01

耗材准备:SL-10或XT-17微导管(1个),Synchro导丝(1个),短的止水阀(1个),造影导丝的导入头端(1个)。

02

首先将已经置入Atlas的微导管整体从体内撤出,将准备好的第二根微导管到位之后,连接短止水阀,并将造影导丝的导入头端插入到短止水阀内。

03

将已经从体内撤出的微导管,通过造影导丝导入头端与第二根微导管首尾相接。

04

术者控制两个微导管紧紧的收尾相连,助手同时向前输送支架。

05

使用Atlas导入鞘,将导入鞘的头端逆向通过支架的推送杆进入到微导管尾端。

06

助手将Synchro导丝尾端置入支架导入鞘,将Synchro导丝沿导入鞘继续向前推送,直至Synchro导丝可以顶住支架的推送杆,从而可以继续向前推送支架。

07

当推送至合适的长度后,我们撤出微导管。继续沿着第二根微导管推送Atlas。这样就可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正常手术步骤了。


另外,北京天坛医院吕明教授也分享过类似的Atlas导管转移技术,但具体细节略有不同,具体病例和操作方法如下:(以下视频收录于#柳暗花明·抖音)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跳转查看)



操作精华

01

将空针头怼住SL-10微导管尾端,在钢针的支撑下,可将Echelon-10内的Atlas支架成功送入SL-10微导管。

02

空针头怼住SL-10微导管尾端,在钢针的支撑下,可将Echelon-10内的Atlas支架成功送入SL-10微导管。


专家简介


杨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河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秘书。

2017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后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工作。

研究生期间,便从事脑血管病的相关临床工作及研究,于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工作后,参与及完成各类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及开刀手术,能独立完成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超选动脉内取栓术,参与颅内动脉瘤栓塞及夹闭、动静脉畸形栓塞及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颈-椎动脉搭桥等手术合计过千例。

参与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河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1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