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Christopher M. Bonfield等评估入院时急性期存活患者Baylor评分的准确性,并绘制GSWH住院患者的条件预后曲线;结果发表在2021年3月的《J Neurosurg》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elly PD, et al. J Neurosurg. 2021 Mar 9;1-10. doi: 10.3171/2020.9.JNS202723.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在纳入的297例患者(平均年龄38.0±15.7岁,73.4%白人,85.2%男性)中,129例患者在入院后最初48小时内仍存活。急性期存活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为32.6%(42例),而总体患者的死亡率为68.4%(203例);良好的功能预后患者比例为48.1%(62例)高于总体患者的比例23.2%(69例)。在急性期幸存者中,Baylor评分准确地预测死亡率(AUC=0.807)和功能预后(AUC=0.837)。然而,Baylor评分通常高估于真实死亡率,并低估于良好功能预后结果。此外,住院第18天时,代表良好功能预后结果的比例至低拐点。
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者指出,度过急性期的GSWH患者,生存率和功能良好预后的概率翻倍;Baylor评分可较准确地预测急性期存活者的结果,但通常高估死亡率并低估功能良好预后。未来的预测预后模型应纳入条件生存,以提高预测GSWH患者度过急性期后预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