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4日发布 | 1844阅读
颅底和内镜

Hakuba三角的解剖及其在血管和颅底手术中的意义

王鹏飞

河北省人民医院

王勇杰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目前各种研究对Hakuba三角有不同的定义,为避免神经外科医生对该三角发生误解,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Mansour Mathkour等对Hakuba三角的解剖细节,包括边界长度、内容物以及毗邻结构展开研究,规范该三角的解剖学定义,有助于颅底外科医师深刻理解。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的《Neurosurgical Review》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thkour M, et al. Neurosurg Rev. 2022 Jan 7. doi: 10.1007/s10143-021-01707-x.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颅底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区域,为更好的理解颅底手术入路,学者们定义一些三角形区域作为手术通道。动眼神经三角,也称为Hakuba三角,最初由日本神经外科医生Hakuba提出,用于指导切除海绵窦区病变的入路标志。目前各种研究对Hakuba三角有不同的定义,为避免神经外科医生对该三角发生误解,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Mansour Mathkour等对Hakuba三角的解剖细节,包括边界长度、内容物以及毗邻结构展开研究,规范该三角的解剖学定义,有助于颅底外科医师深刻理解。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的《Neurosurgical Review》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者解剖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高加索人尸头,其中3名男性和2名女性标本,共10侧,显露颅神经和颅底硬脑膜。显微镜下识别Hakuba三角并定义其边界。Hakuba三角的侧缘或前缘为沿前床突至颞骨岩尖部的前岩床韧带,后缘为沿后床突至颞骨岩尖部的后岩床韧带,内侧缘为前、后床突之间的床突间韧带(图1)。测量三个边界的长度、动眼神经在三角内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动眼神经占该三角面积的比例。此外,还记录滑车神经进入三角的位置、三角内颈内动脉分支以及外展神经的位置。


图1. A. 颅骨和B. 尸头标本中Hakuba三角的上视图,其边缘为,LB(AB):外侧(前)界;MB(ICB):内侧(床突间)界;PB:后界。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Hakuba三角的内侧缘均与鞍隔相连,后缘均为动眼神经进入三角区的入口。三角形的底部覆盖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上方。动眼神经约占三角面积的1/3。动眼神经走行与三角内侧缘大致平行,而且在此处环绕斜坡床突交界处。在70%侧别中,滑车神经在外侧缘和后缘交界处的三角形后端进入。


在3侧标本中,Hakuba三角底部的硬脑膜呈半透明,可看到深部的血管结构。总体上,三角底部深部基本上无海绵窦结构,尤其是在动眼神经通过处。在Hakuba三角内动眼神经的下方,所有标本均可辨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后膝部。脑膜垂体干是该三角内发出的颈内动脉分支,常见于三角底部的深处;同时还有脑膜背侧动脉等多根分支。


Hakuba三角外侧缘长16-17.5mm,平均17mm±0.5mm;后缘长11.5-13.0mm,平均12.2mm±0.4mm;内侧缘长10-11.1mm,平均10.6 mm±0.4mm。Hakuba三角面积为59.2-72.1mm²,平均63.9mm²±4.4mm²。在8侧标本上测量动眼神经在三角内的长度为8-10mm,平均9.3mm±0.6mm;宽度2-3mm,平均2.1mm±0.3mm;表面积18-24mm²,平均19.5mm²±1.9mm²。动眼神经占三角面积的比例为31%±2.7%(27.7%-36.2%)。

研究结论



该研究测量Hakuba三角的边界长度和描述三角内部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通过Hakuba三角可相对安全地显露海绵窦上部,以处理该区域的血管和肿瘤病变。


13.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