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江南医院神经外科的Pang Hung Wu等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践经验,介绍一种单侧入路实现对侧减压,即一个入路解决多个压迫点的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不对称性腰椎狭窄,并讨论对并发症的预防。文章发表于2022年2月《Acta Neurochir(Wien)》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Wu PH, et al. Acta Neurochir (Wien). 2020 Feb;162(2):305-310. doi: 10.1007/s00701-019-04157-z. Epub 2019 Dec 10.】
研究背景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显微镜下手术和内镜技术,但既往倾向于需要2个单独的入路来减压双侧侧隐窝、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压迫。韩国首尔江南医院神经外科的Pang Hung Wu等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践经验,介绍一种单侧入路实现对侧减压,即一个入路解决多个压迫点的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不对称性腰椎狭窄,并讨论对并发症的预防。文章发表于2022年2月《Acta Neurochir(Wien)》杂志。
研究方法
作者首先在计划椎间孔减压时,仔细分析临床和影像学CT和MRI检查资料,考虑双侧椎间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是否一致,排除脊柱的不稳定,以避免不必要的椎间孔探查。皮肤切口和工作通道放置见图1。然后,经椎板与椎板下入路,定位和钻磨棘突椎板连接处,再钻磨至对侧腹侧椎板的上关节突黄韧带附着点,并切除对侧椎间盘,探查神经根出口处的L4、L5脊神经;观察神经根搏动迹象,神经根色泽变成粉红色以及出口和走行神经根恢复自然成角,则认为神经完全减压(图2、3)。
图1. a、b. 标记指向椎间孔的直线与平行于椎弓根内侧的直线交点。c、d. 切开皮肤后,将扩张器直接到达棘突椎板连接处,以扩张器设置工作通道。e. 沿中线进行椎板下黄韧带和硬膜减压,内镜抵达对侧。f. 完成对侧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减压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注意避免并发症:①仔细评估CT和MRI检查资料,确定椎间孔探查范围,以防止脊柱节段出现不稳定。靠近椎板的腹侧面钻磨,避免对硬脊膜施压;可以考虑去除增生黄韧带的浅层,保留深层以保护硬膜。②应避免韧带附着处的峡部骨质变薄致使峡部骨折;避免过度的椎弓根钻孔,导致椎弓根骨折;术中进行X线透视检测。③围手术期应考虑放置引流管,引流术中冲洗的盐水;术后第一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疼痛耐受情况,建议在第二天开始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