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5日发布 | 1006阅读
创伤

外伤性白质脑微出血是慢性期预后的预测因素

杨志荣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医学院

冯军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达人收藏




































































































































荷兰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影像科的A. W. van der Eerden等评估亚急性期的微出血浓缩度与慢性期外观正常的WM的完整性相关;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的《AJNR Am J Neuroradiol》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van der Eerden AW,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1 May;42(5):861-867. doi: 10.3174/ajnr.A7028. Epub 2021 Feb 25.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年发病率约300/10万人。几乎四分之三的中度至重度TBI患者有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TAI是功能预后的主要预测指标,但在CT和常规MRI成像中多不可见。创伤性脑损伤慢性期的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可反映脑白质(WM)的完整性,但在亚急性期时DTI的结果不太明了。但MRI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两个阶段都能评估微出血。荷兰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影像科的A. W. van der Eerden等评估亚急性期的微出血浓缩度(microbleed concentrations)与慢性期外观正常的WM的完整性相关;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的《AJNR Am J Neuroradiol》杂志。


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医院急诊科收集年龄≥18岁、中重度颅脑创伤后24小时内就诊的211例患者资料,其中60例符合纳入研究的标准。31例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在创伤性脑损伤后3周和26周,经过标准化的3T MRI-SWI、DTI和T1WI检查,首先评估基线时的微出血浓缩度。随访中,参考健康志愿者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计算患者外观正常的WM平均弥散率Z分值(MDz)。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微出血浓缩度与MDz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双侧大脑半球,随访时的MDz与基线时的微出血浓缩度独立相关(左:B=38.4;95%CI,7.5-69.3;P=0.017。右:B=26.3;95%CI,5.7-47.0;P=0.014);在中脑未发现此相关。胼胝体的MDz与通过胼胝体的白质束微出血浓缩度独立相关(B=20.0;95%CI,24.8-75.2;P<0 .000);中脑的MDz与大脑半球的微出血浓缩度独立相关(B=25.7;95%CI,3.9-47.5;P=0.023)。


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结论为,亚急性期MRI-SWI评估的WM微出血浓缩度与慢性期MRI-DTI提示的WM完整性相关;该关联性既存在于脑区内,也存在于脑区间的连接区域内。


5.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