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2日发布 | 2611阅读
脑肿瘤-胶质瘤

一例右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WHO 4级),术后使用肿瘤电场联合治疗,总生存期超过20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杨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本期为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杨敏教授带来的肿瘤电场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概况


患者为71岁男性,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病史,突发左侧肢体抽搐伴乏力2小时,缓解后自觉左侧肢体乏力,诊断为右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IDH野生型),手术切除后,同步放化疗2月后并行TTFields治疗,进展后仍继续使用肿瘤电场治疗,患者目前生活状态良好。


01

患者基本情况



  • 71岁,男性
  • 既往主要病史: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 家族病史:高血压
  • 就诊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抽搐伴乏力2小时,抽搐缓解后自觉左侧肢体乏力
  • 查体:左侧肌力I级,肌张力偏高
  • 主要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右侧额叶占位伴水肿(2020年8月25日);血液生化检查:无殊
  • 初步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右侧额叶)、继发性癫痫

02

诊疗经过及影像学资料



2020年8月24日,初诊,术前MRI结果显示右侧额叶占位伴水肿(2020-08-25):图示。


2020年8月27日,手术全切肿瘤,开始标准化治疗:图示。


2020年9月14日:同步放化疗:图示。
  • 放疗方案:全脑40Gy/20Fx,局部病灶50Gy/25Fx
  • 化疗方案:替莫唑胺75mg/m²*42天+150mg/m²*5天+200mg/m²*5天


2020年11月13日至今,TTFields维持治疗:图示。


2021年8月2日,标准治疗后11个月出现肿瘤进展/复发:图示。


2021年12月6日,标准治疗后15个月,肿瘤无进展、无复发:图示。


2022年2月24日,标准治疗后18个月,肿瘤复发:图示。


03

病理检测及分子基因检测结果



  • 术后病理学结果: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

  • 分子学检测结果: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IDH1未突变



04

佩戴TTFields情况



  • 佩戴起始时间:2020年11月13日
  • TTFields治疗总时间:至今18个月
  • Mapping结果:


  • 患者头皮情况:
贴片前:图示。


贴片后:图示。


治疗1个月:图示。


治疗5个月:图示。


治疗9个月:图示。


患者依从性:高依从性,使用率90%以上。


患者生活状态:


05

结论



  • 患者为71岁男性,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病史,诊断为右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IDH野生型)
  • 手术切除后,同步放化疗2月后行TTFields联合治疗方案,进展后仍继续使用肿瘤电场治疗
  • 患者依从性良好,使用率达90%以上
  • 截至2022年2月,患者的标准治疗PFS为18个月,高于临床研究数据中位PFS 6.7个月


专家精彩点评


钟平教授:
患者男性,71岁,突发左侧肢体抽搐起病,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基础疾病,磁共振增强提示右额顶占位,胶质瘤可能。于2020年8月行手术治疗,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提示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分子检测为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LDH1未突变。


术后常规放疗加替莫唑胺化疗同步6周,然后替莫唑胺化疗(5天/23天);并开始TTFields辅助治疗,佩戴率90%以上,属高依从性。2021年8月因考虑手术野周边有增生或放射性反应,予贝伐珠单抗治疗300mg×2次,间隔两周,2021年12月复查后明显吸收。2022年2月复查显示双侧额顶深部、胼胝体两侧肿瘤复发,可能为新发病灶。


这是一例老年、肢体运动功能区的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安全全切除肿瘤+加放化疗同步+规律化疗+电场辅助治疗,整个治疗过程相当规范。虽然功能区胶质瘤总体预后较差,该病人的分子病理也提示预后不良,目前也考虑有新发病灶,但目前病人状况比较好,总体无症状生存时间至少为20个月以上,这充分体现了规范化治疗和积极的电场辅助治疗确定可以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

陶帮宝教授:

男性患者,71岁。术前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抽搐伴乏力2小时。入院后头颅MRI提示右侧额叶占位伴水肿。初步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右侧额叶)、继发性癫痫。于2020年8月27日实行全切肿瘤手术。术后病理学结果: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IDH1未突变)此类基因分型患者预示预后不够理想。


术后予以标准放化疗治疗及后续的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从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肿瘤无进展、无复发。使用肿瘤电场治疗后PFS达到了18个月,这也说明手术及放化疗联合电场治疗作用的优势。患者2022年2月复查核磁显示远端肿瘤复发的可能,肿瘤电场治疗全幕上覆盖,原发灶附近的电场强度要高于其他部位。原发灶肿瘤未增大即预示电场的有效性,后续患者将考虑针对远端灶的进展,是否重新电场定位,调整电场贴片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肿瘤控制。目前美国FDA批准全球唯一上市的肿瘤电场治疗产品TTFields是由以色列Novocure公司生产的商品名叫Optune,其原理主要通过交变电流产生磁场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该病例使用Optune治疗一年效果反应良好,根据头颅磁共振位置调整电场贴片位置继续电场治疗,查看头颅磁共振肿瘤周围水肿范围大小,如瘤周水肿明显,可考虑给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


倪春霞教授:
患者为高龄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胶质母细胞瘤,该类疾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一般中位生存时间1年左右,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手术+放化疗+电场),目前生存已达术后20个月。


该患者的预后较好一方面得益于病灶的完整手术切除,另外术后19天就开始了同步放化疗,既往临床研究认为高级别胶质瘤最佳放疗开始时间为术后2-6周,越早开始治疗预后越佳。高龄(>70岁)胶母患者,放疗分割方式和放疗靶区范围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相当,但治疗周期缩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电场治疗对于胶母患者疗效明确,推荐于同步放化疗4-7周,就可使用。若提早使用电场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钟平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肿瘤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和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

《上海医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的编委

主要从事颅内肿瘤、颅底外科等的临床手术治疗以及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以来总手术量已逾2万台;长期负责教学工作,自1998年来作为全国颅底外科学习班负责人之一,目前已完成48届1500余学员的教学培训。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陶帮宝 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肿瘤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上海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脑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目前发表40篇文章,其中SCI文章30多篇,担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国际杂志Molecular On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FEBS Journal等杂志审稿人。擅长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血管病、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


倪春霞 教授
硕士,上海伽玛医院放疗科副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长期从事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化疗的临床一线工作,先后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杨敏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目前主要开展周围神经疾病诊疗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工作,拓展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诊疗新技术。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任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周围神经外科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女神经外科协会委员。

擅长:各类周围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上肢、下肢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微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微创治疗,周围神经肿瘤手术治疗。




本资料的目的在于提供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非广告用途。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资料不就研究进展或治疗方案做任何担保,请基于医学专业知识作出独立判断。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