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8日发布 | 220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吴培教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对吻支架辅助栓塞出血中动脉动脉瘤

吴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前言

中动脉里尤其是累及上下干M2甚至更远的地方,对吻支架能否有效打开?是否会影响中动脉血流?最近碰巧遇到一例出血中动脉动脉瘤病例,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各位同道请听我慢慢道来。


病例分享

本期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为大家分享病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对吻支架辅助栓塞出血中动脉动脉瘤。


观看吴培教授精彩病例




部位:

MCA

术式:

并行Y支架

特点:

宽颈动脉瘤

细小血管

输送性能 

穹窿效应

径向力

与Target配合

360成篮好

平顺稳定


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

女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15小时,神清语明,Hunt-Hess分级Ⅱ级。


术前影像资料


头CT显示(左侧侧裂高密度影)因没法遮挡患者姓名这里我就不放了。DSA造影证实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位于M2段,同时动脉瘤累及中动脉岛盖支。载瘤动脉与累及的分支成角较大近乎平行。第一反应,开刀可能更合适,与家属反复交代后家里就是要求介入(具体原因这里不透露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片子如下。

术前正位造影


术前侧位造影


手术策略


3D测量显示:载瘤动脉近端管径2.12mm,远端管径1.91mm,累及的岛盖支血管直径1.03mm,瘤颈3.2mm,幸好手里最近有神器——Atlas,于是咱就试试呗,单支架先保护岛盖支,成篮试试,如果不行则双支架。


手术精华

01

第一根SL-10塑了个J型,原打算J型导管有机会使导丝直接超选进分支血管内,就避免了瘤内呈袢的风险。结果事与愿违,Synchro导丝总是进入载瘤动脉远端,微导管根本没法在载瘤动脉内呈J型,一狠心干脆直接放到载瘤动脉远端了。


取另一根SL-10微导管,头端塑了个小弯,换了根Traxcess导丝头端同样塑了个小弯,瘤内呈袢终于超选入分支血管内,反复微微旋转导丝,将导丝走的足够远,终于心惊胆战的把第二根SL-10微导管放在分支血管远端了。接下来瘤内解袢成功,心终于放下了一大半。

02

首先通过第二根微导管释放第一枚Atlas 3.0*21支架,支架释放过程中高度紧张,因其没有头端导丝,生怕支架锚定不稳滑进瘤颈内,好在释放的够慢。


造影可见分支血管受支架影响角度明显改变,但支架内血流通常。

03

随后回撤支架输送系统同时跟进SL-10微导管,尝试支架穿网孔,结果回撤支架输送系统过程中由于张力作用,SL-10微导管穿过支架直接进入了动脉瘤内(当时也吓了一跳)。


仔细看微导管位置偏于瘤体侧壁,位置不理想,于是回撤微导管,重新上Synchro微导丝穿支架后将微导管放入动脉瘤腔中部。

04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选了一枚Target 5*20成篮,开始造影还算满意,似乎不大影响载瘤动脉血流(琢磨是否可以就一个支架收手呢)。


随后依次填入Target 4*15等多个弹簧圈,结果再次造影发现似乎第一枚成篮圈靠近瘤颈的袢有向瘤颈突入的倾向,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始释放第二枚Atlas 3.0*15支架。支架远端顺利打开,穹窿效应明显,能够有效将弹簧圈压入动脉瘤腔内,载瘤动脉近端两支架重合部分其并未打开,贴在了血管壁和第一枚支架之间,但并未影响血流。

05

随后继续填入两枚弹簧圈封闭瘤颈(瘤颈没敢太密,怕圈陷入支架内血栓),观察10分钟,再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和岛盖支血流通畅,OK收工,结束手术。术后工作角度造影。

06

术后正位造影:


术后侧位造影:


手术总结

01

对于中动脉M2及远端的宽颈动脉瘤,应用低剖面小直径支架仍是目前治疗的首选之一,Atlas可由弹簧圈微导管进行输送,具有良好的通过性。

02

对于此病例而言,证实了Atlas支架对吻释放在直径2mm的血管内仍是可行的,并不影响血流。


专家简介


吴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John Zhang实验室访问学者。从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及基础研究。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促会创伤与神经重症专委会委员、神外介入资讯青年编委。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Stroke、Interv Neuroradiol、Curr Neuropharmacol等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获2020年度美国AHA颁发的卒中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1项、中国博后课题1项、省博后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黑龙江省卫生新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