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第266期,由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张永明主任带来的:机器人辅助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精准外科治疗,欢迎观看、阅读。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神经科急重症,其中以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为常见,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针对中小量(血肿量20~40mL)HICH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国内外专家所肯定,因其手术安全、操作简便、创伤小,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充分地肯定与推广。目前针对血肿定位的方法有很多,但定位精准性均不足,进而影响手术效果。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引进机器人并不断升级机器人仪器及设备以来,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或幕上出血量<30mL和幕下血肿<10mL的高血压性脑内小血肿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早期行血肿穿刺抽吸及引流术,后期结合常规的高压氧、针灸理疗等康复手段,不仅能更彻底的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首先术前行头部备皮后贴MARK标记点,行头颅薄层CT扫描,将数据导入机器人,进行经额穿刺的穿刺点和路径的术前规划。
然后摆好体位,术中定位穿刺点,根据术前路径规划进行精准血肿腔穿刺。
术中对血肿腔进行抽吸部分血肿后留置引流管,术后根据复查头颅CT结果决定尿激酶使用情况。
术中抽吸部分未凝固或液化血肿(视频1)
典型病例
A:术前CT;
B:术后1d CT;
C:术后5d CT;
D:术后1个月(扶物行走)
完整手术操作(视频2)
研究中传统CT定位治疗组和机器人精准穿刺治疗组的患者围术期相关参数比较(x±s):

研究中保守治疗组(对照组)、传统CT治疗组及机器人治疗组3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参数指标的比较(x±s):

研究中保守治疗组、传统CT治疗组及机器人治疗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HISS评分比较(x±s):


讨论与分析
HICH的治疗目的为快速、彻底地清除血肿,从而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血肿液化后的降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从而达到解除脑疝威胁、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效果。因此外科手术对于HICH的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等,其中针对幕上脑出血且血肿量在20~40mL的部分患者,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可以进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手术治疗。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照组、CT定位组和机器人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现针对血肿量为15~40mL的部分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精准穿刺血肿抽吸及引流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分析2组手术组(传统CT定位组与机器人定位组)的临床结局发现,机器人组因其准确的血肿腔定位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血肿清除率,使术后使用尿激酶的次数明显减少,留置引流管也相应缩短,明显降低了颅内感染概率。
其次机器人组准确定位血肿腔后抽吸了部分血肿,减少了大量血肿液化后降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使72h水肿高峰期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使用甘露醇次数也相应明显减少,避免了因长时间脱水剂使用带来的并发症,也因减少了继发性损害,使机器人组患者术后第1天神经功能即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和CT定位组远期预后更佳。

结论

立体定向辅助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较保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HICH患者预后,且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较传统CT定位能更精准、有效的抽吸部分血肿,能更显著地减少脑出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远期生活质量。
对于幕上出血量<30mL和幕下血肿<10mL的高血压性脑内小血肿,以往均采取保守治疗。近年来,对于伴有意识障碍、运动感觉及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的小血肿患者,于出血亚急性期(3d~3周)采用神经外科机器人引导下行精准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永明 主任医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美国Stanford神经外科访问学者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20余年,专业方向为颅底肿瘤、脑血管病及颅脑损伤
擅长各型脑脊髓肿瘤和颅脑外伤手术,特别在鞍区肿瘤、后颅窝肿瘤及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
目前为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安徽医药等特邀审稿专家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分会常委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神经创伤专家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分会主委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常委
安徽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