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为38岁女性,出现头痛伴言语不利1周余,左侧额颞叶高级别胶质瘤(IDH野生型,WHO 4级)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同步放化疗并行TMZ+TTFields联合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辅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患者病情稳定,治疗结果良好。
01
患者基本情况
38岁,女性
主诉:头痛伴言语不利1周余
查体:言语稍不利,口角稍左歪,四肢肌力V级
头颅增强MRI提示:左侧额颞叶占位,考虑高级别胶质瘤,伴大脑镰下疝
02
诊疗经过
手术方案: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MRI/5ALA或荧光素纳/电生理监测+参考强化边界切除肿瘤 后续治疗:放化疗+药物治疗+电场治疗+姑息治疗等 术后即刻,患者清醒,语言对答正常,肌力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 手术:2020年5月15日,左侧开颅额颞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表现 化疗:2020年5月31日起,TMZ 120mg QD 放疗:2020年6月11日起开始放疗:左额颞叶原瘤区及周围高危区6MV-X线 PTV1 60Gy/30F、PTV2 54Gy/30F行术后辅助放疗,同时给予TMZ 120mg QD同步放化疗 继贯化疗:TMZ 300mg 5/28方案,目前已完成辅助化疗12次 电场治疗:2020年9月9日开始接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2021年1月初开始安罗替尼10个疗程
03
病理检测及分子基因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GFAP+,Olig-2 +,Nestin+,NF少量阳性纤维,Syn+,IDH1(H09)-,ATRX存在,CD34-,BRAF(VE1)-,H3K27M-,H3K27Me3存在,P53约5%散在+,Ki-67 40% 分子检测结果:IDH1/2外显子4野生型(SANGER测序法);MGMT启动子甲基化 (MSP-荧光探针法);TERT启动子C228T突变阳性(SANGER测序法) 病理诊断:(左额颞叶)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
04
影像学资料
术前MRI(2020.5.7):左侧额颞叶占位,考虑高级别胶质瘤,伴大脑镰下疝。
术后3天MRI(2020.05.18)。
术后2月余行头颅MRI检查(2020.07.27)。
术后随访(2020.10.20-2020.12.18)。
术后复查MRI:假性进展?肿瘤复发?(2021.01.06)
术后随访(2021.02.19)。
术后随访影像学(2021.04.16)。
术后随访(2021.06.18)。
术后随访(2021.09.17-2021.11.17)。
术后随访(2022.02.18)。
总体治疗过程时间轴病灶影像学变化:图示。
05
佩戴TTFields情况



该患者电场治疗持续治疗时间近20个月,依从性>95%,平均每天近23小时以上佩戴。
使用期间的治疗依从性:

2020/10/21 96%
2020/12/17 95%
2021/2/18 96%
2021/3/31 93%
2021/4/22 95%
2021/6/2 97%
2021/7/16 95%
2021/9/17 96%
2021/11/9 96%
2022/1/6 97%
电场治疗期间头皮整体情况了良好,偶尔有破溃,碘伏擦拭,贴片镂空处理后,不影响电场治疗的佩戴,头皮破溃处头皮情况好转。
06
结论
患者为38岁女性,属于相对年轻的脑胶质瘤患者,采取积极治疗 根据最新国内外规范或指南,针对新诊断GBM,进行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行TMZ+TTFields联合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患者依从性良好,技术专员确保做好电场治疗的支持工作。高依从性患者能从电场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 该患者到目前为止PFS为22个月,高于临床研究数据中位PFS 6.7个月
该患者,女,38岁,因“头痛伴言语不利1周余”入院,行“左侧额颞叶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提示(左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根据最新NCCN指南推荐,该患者采用最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后联合电场治疗+辅助化疗。治疗期间患者定期复查,术后近2年,病情稳定,肿瘤未见复发。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配合专业的胶质瘤MDT团队诊疗让患者有更好的获益。目前,肿瘤电场治疗作为新型的居家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做好全程的患者管理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患者的头皮护理,定期的随访复查,情感支持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魏启春教授:
这是一例IDH野生型,MGMT甲基化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接受了标准放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阶段还同时接受了电场治疗。治疗的过程符合目前的指南推荐。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假性进展,再加上电场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后,假性进展的发生率可能会更高。这例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有影像学的进展,是真性进展还是假性进展,需要细致的鉴别诊断。但从后续随访的角度看,这例应该是假性进展。出现进展以后,这例患者接受了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控制水肿、改善症状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我们最近也在开展脑胶质母细胞瘤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本例患者有比较长的无进展生存,说明综合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相关药物的疗程和适应症方面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专家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
浙江大学求是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领军人才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
浙江省神经外科临床精准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疗科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全国委员
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子俘获治疗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编写《中国胶质瘤放射治疗专家共识》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
欧美同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