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5日发布 | 4246阅读

一例左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WHO 4级),术后辅助TMZ联合肿瘤电场治疗,22个月疾病未进展,治疗结果良好

陈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本期为大家分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陈盛主任带来的肿瘤电场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概况


患者为38岁女性,出现头痛伴言语不利1周余,左侧额颞叶高级别胶质瘤(IDH野生型,WHO 4级)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同步放化疗并行TMZ+TTFields联合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辅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患者病情稳定,治疗结果良好。


01

患者基本情况



  • 38岁,女性

  • 主诉:头痛伴言语不利1周余

  • 查体:言语稍不利,口角稍左歪,四肢肌力V级

  • 头颅增强MRI提示:左侧额颞叶占位,考虑高级别胶质瘤,伴大脑镰下疝


02

诊疗经过


  • 手术方案: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MRI/5ALA或荧光素纳/电生理监测+参考强化边界切除肿瘤
  • 后续治疗:放化疗+药物治疗+电场治疗+姑息治疗等
  • 术后即刻,患者清醒,语言对答正常,肌力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
  • 手术:2020年5月15日,左侧开颅额颞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的表现
  • 化疗:2020年5月31日起,TMZ 120mg QD
  • 放疗:2020年6月11日起开始放疗:左额颞叶原瘤区及周围高危区6MV-X线 PTV1 60Gy/30F、PTV2 54Gy/30F行术后辅助放疗,同时给予TMZ 120mg QD同步放化疗
  • 继贯化疗:TMZ 300mg 5/28方案,目前已完成辅助化疗12次
  • 电场治疗:2020年9月9日开始接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2021年1月初开始安罗替尼10个疗程

治疗时间时间轴:图示。


03

病理检测及分子基因检测结果


  • 免疫组化结果:GFAP+,Olig-2 +,Nestin+,NF少量阳性纤维,Syn+,IDH1(H09)-,ATRX存在,CD34-,BRAF(VE1)-,H3K27M-,H3K27Me3存在,P53约5%散在+,Ki-67 40%
  • 分子检测结果:IDH1/2外显子4野生型(SANGER测序法);MGMT启动子甲基化  (MSP-荧光探针法);TERT启动子C228T突变阳性(SANGER测序法)
  • 病理诊断:(左额颞叶)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

04

影像学资料


术前MRI(2020.5.7):左侧额颞叶占位,考虑高级别胶质瘤,伴大脑镰下疝。 


术后3天MRI(2020.05.18)。


术后2月余行头颅MRI检查(2020.07.27)。


术后随访(2020.10.20-2020.12.18)。


术后复查MRI:假性进展?肿瘤复发?(2021.01.06)


术后随访(2021.02.19)。


术后随访影像学2021.04.16)。


术后随访(2021.06.18)。


术后随访2021.09.17-2021.11.17)。


术后随访(2022.02.18)。


总体治疗过程时间轴病灶影像学变化:图示。


05

佩戴TTFields情况


首次佩戴(2020.09.09):图示。 

佩戴情况(2020.09-2021.11):图示。


佩戴情况(2021.12):图示。


佩戴情况(2022.02):图示。


该患者电场治疗持续治疗时间近20个月,依从性>95%,平均每天近23小时以上佩戴。


使用期间的治疗依从性:

2020/10/21  96%

2020/12/17  95%

2021/2/18    96%

2021/3/31    93%

2021/4/22    95%

2021/6/2      97%

2021/7/16    95%

2021/9/17    96%

2021/11/9    96%

2022/1/6      97%


电场治疗期间头皮整体情况了良好,偶尔有破溃,碘伏擦拭,贴片镂空处理后,不影响电场治疗的佩戴,头皮破溃处头皮情况好转。


06

结论


  • 患者为38岁女性,属于相对年轻的脑胶质瘤患者,采取积极治疗
  • 根据最新国内外规范或指南,针对新诊断GBM,进行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行TMZ+TTFields联合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 患者依从性良好,技术专员确保做好电场治疗的支持工作。高依从性患者能从电场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
  • 该患者到目前为止PFS为22个月,高于临床研究数据中位PFS 6.7个月


专家精彩点评


陈高教授:

该患者,女,38岁,因“头痛伴言语不利1周余”入院,行“左侧额颞叶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提示(左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 4级。根据最新NCCN指南推荐,该患者采用最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后联合电场治疗+辅助化疗。治疗期间患者定期复查,术后近2年,病情稳定,肿瘤未见复发。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配合专业的胶质瘤MDT团队诊疗让患者有更好的获益。目前,肿瘤电场治疗作为新型的居家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做好全程的患者管理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患者的头皮护理,定期的随访复查,情感支持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魏启春教授:

这是一例IDH野生型,MGMT甲基化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接受了标准放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阶段还同时接受了电场治疗。治疗的过程符合目前的指南推荐。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假性进展,再加上电场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后,假性进展的发生率可能会更高。这例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有影像学的进展,是真性进展还是假性进展,需要细致的鉴别诊断。但从后续随访的角度看,这例应该是假性进展。出现进展以后,这例患者接受了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控制水肿、改善症状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我们最近也在开展脑胶质母细胞瘤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本例患者有比较长的无进展生存,说明综合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相关药物的疗程和适应症方面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王林教授:
该女性患者年纪较轻,术前占位效应明显,MRI提示左侧高级别胶质瘤,部分累及功能区。最新胶质瘤治疗指南中,手术策略的建议是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肿瘤范围较大,患者年纪轻,如何取得安全切除与保障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是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该患者术中做到最大范围切除,术后即刻清醒,语言对答正常,肌力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恢复后,及时至本院放疗科开始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TTFields的使用。TTFields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大型的III期临床研究EF-14中,联合TTFields可以明显延长GBM患者的OS和PFS,尤其是高依从性患者,中位OS达到25个月,5年生存率提高到29.3%。该患者在近2年的治疗中平均依从性达到95%,且头皮反应可耐受,使患者从标准治疗方案中有更好获益。希望更多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能够在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后,尽早使用放化疗及TTFields的治疗,改善预后。



专家简介



陈高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

浙江大学求是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领军人才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

浙江省神经外科临床精准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魏启春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疗科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全国委员

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子俘获治疗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编写《中国胶质瘤放射治疗专家共识》


王林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

欧美同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秘书长


陈盛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
美国Loma Linda大学兼职副教授
连续两年全国神经外科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前40
中国卒中协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学组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浙江大学临床拔尖人才
浙江省医坛新秀
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及脑外伤的神经内镜等微创精准手术治疗
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项目等5项课题,并担任国自然面上项目评审专家
第一/通讯作者在《Ebiomedicine》《Ann Neurol》《Prog Neurobiol》《Stroke》等杂志发表论文38篇,引用超过1700次,H指数达26
《Neuroscience Bulletin》《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编委/青年编委
作为主要参与者的脑卒中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5)等



本资料的目的在于提供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非广告用途。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资料不就研究进展或治疗方案做任何担保,请基于医学专业知识作出独立判断。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