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猝死的报道时有发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动脉瘤破裂出血。
因此有这样一种观点,颅内动脉瘤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有一定破裂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可控的;任何运动都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容易造成动脉瘤破裂,造成患者不可挽回的后果。运动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一个诱因。因此对此类患者,不建议运动。
研究证实:体育运动(physical exercise),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诱因(Trigger factors)。另外诱因还有,愤怒、激动、被惊吓、打喷嚏,排便困难,性交和分娩。这里的运动更多的指剧烈运动和极限体育锻炼,但并非完全排除一般的运动[1]。其中Valsava行为是重点,包括排便,打喷嚏、咳嗽和举重物,可引起胸腔压升高,颅内压增压,诱发动脉瘤破裂。
因此一般医生的建议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得到确诊后,不可以进行锻炼身体,要避免用力的活动,防止咳嗽便秘,或过度运动;建议在手术之后,恢复期间采取一些轻微的锻炼方式,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量;术后患者,复查完全治愈后则自由选择运动。
运动有益于健康,这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同时运动具有双面性,任何运动都可导致短期血压升高;但长期、持久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同时降低血糖、血脂的水平,以及超重的控制;这些均可能会带来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下降。
这样就引出部分人的观点,颅内动脉瘤患者可进行运动锻炼身体,但是一定要注意锻炼的程度和种类,也就是运动的强度与类型。
有研究将运动分为:休闲时间体育运动、职业性身体活动和通勤活动。其中每周休闲时间运动每增加 30 分钟(种类为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慢跑,强度为导致轻度出汗和轻度呼吸困难),脑出血风险降低 5%;通勤活动(通常步行或骑自行车)也可降低出血风险。而中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体力活,包括大量步行但不举重物的工作)和高强度职业体力活动(包括频繁举重物或爬楼梯),出血风险升高[2]。
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合适的运动是可以选择的,是有益的。
具体如何选择运动的种类与强度呢?
颅内动脉瘤患者,确诊后应首先行稳定性评估;如果评估为非稳定,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未行手术时禁止一切运动;如果评估为稳定,则可以采取适度运动;无论术前术后,在生活中均需要定期观察,如果动脉瘤生长,可能需要积极手术或改变生活方式,反之则继续当前生活方式。
运动种类:以有氧运动最佳。可以选择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或游泳,以及羽毛球或网球等球类;做园艺、庭院工作或家务活动也是可以的。禁止过强的无氧训练,不推荐举重、爬楼梯等,散打、搏击等高强度活动不推荐。
运动强度:适中强度。引起心率(HR)和呼吸频率的增加,仍然能够进行对话,这就是适度的强度。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运动后有一点累,但不至于太累。
运动频率:每周进行2-5次。
参考文献:
1.Vlak MH, Rinkel GJ, Greebe P, van der Bom JG, Algra A.Trigger factors for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and aneurysm characteristics.J Neurol. 2012 Jul;259(7):1298-302.
2.Lindbohm JV, Rautalin I, Jousilahti P, Salomaa V, Kaprio J, Korja M.Physical activity associate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isk– a population-based long-term cohort study.Sci Rep. 2019 Jun 25;9(1):9219.
科普结束

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