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导读
无论是外科夹闭亦或介入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而瘤内扰流装置WEB™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的选择,在世界多项临床试验中,WEB™均表现出了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神介资讯平台联合MicroVention公司共同打造“WEBest一网无余”动脉瘤扰流装置专栏,旨在分享瘤内扰流装置WEB™最新使用经验、技巧。本期为大家分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王东海教授团队带来的WEB™扰流装置治疗基底动脉瘤一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术者简介
王东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博士后,齐鲁医院知名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名誉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神经转化医学分会秘书长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与外科治疗,在颈动脉慢性闭塞和椎动脉开口段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获得“齐鲁最美医生”、“优秀援疆专家”等荣誉称号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男性
年龄:58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
查体:GCS评分 15,HUNT-HESS 0级,神志清楚,精神佳,无失语,对答切题,头颅无畸形肿胀,无颅骨缺失,双眼睑无淤青肿胀,左瞳孔2.5mm,光反应灵敏。
病例简介
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脑梗死在庆云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复查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瘤,给予输液保守治疗(具体不详)后患者恢复可,今为行基底动脉瘤手术而来院就诊,门诊以“基底动脉瘤、高血压病”收治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四肢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步行入室。
既往史:既往身体一般,患高血压病2年,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可。否认心脑病及糖尿病病史,否认“结核、伤害”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已知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术前影像检查
动脉瘤测量
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瘤,动脉瘤大小6.5*6.8mm,瘤颈5.0mm,动脉瘤左侧后交通良好,右侧后交通对侧开放。
手术方案
经测量评估,使用WEB™ SL 8*5mm扰流装置进行栓塞治疗。
治疗经过
全麻插管成功后,平卧位,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更换7F长鞘。
建立通路:5F单弯导管将长鞘送至左侧椎动脉V3段,Navien中间导引导管在泥鳅导丝引导下上行至基底动脉。
释放WEB™:将WEB™ SL 8*5推送至导管头端。
缓慢将WEB™推出微导管头端,将WEB™释放至萌芽状态。
随后系统再次向瘤腔内送入,调整位置并完全释放。
术中造影评估:经造影可见WEB™尺寸合适,贴壁良好,动脉瘤覆盖较好。
解脱WEB™:透视下正位解脱装置。
再次造影,多角度提示动脉瘤瘤腔内有明显造影剂滞留,基底动脉各分支血流通畅,手术效果理想。
术后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器闭合,局部加压包扎。患者麻醉清醒,四肢活动良好,安返神经外科,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体会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一直是介入治疗的难点,传统方法需要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且花费大,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双抗,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WEB™在国内的上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将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操作简单,WEB™置入能够顺应动脉瘤形态且贴壁性良好,扰流作用明显,术后即刻造影剂滞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WEB™的到来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为病人带来了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