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7日发布 | 1755阅读

【疫路有我,守望相助】脑瘤答疑公益直播-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第一期成功举办!医患交流全新模式上线!

脑医咨询-脑医汇

上海脑医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4月15日,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牵头组织的沪上多个脑胶质瘤MDT诊疗团队线上公益答疑直播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恰逢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21日),为在疫情和病情双重困厄下的胶质瘤病友带来诊疗福音。活动采取全新的医患交流模式,专家带来脑胶质瘤诊疗科普干货,并根据提前收集好的病例资料连线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答疑,众多观者获益匪浅。







精彩片段



录播.png




首期公益答疑直播活动在神外资讯公众号、神外资讯视频号、脑医咨询视频号、首护公众号、首护视频号同步直播。直播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放疗科盛晓芳教授、病理科陈宏教授、肿瘤科黄若凡教授、放射科任彦教授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站式答疑咨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凤平博士担任特邀主持。下面就直播三部分内容(精彩科普、病例答疑、在线互动)与大家分享。



直播伊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做开场致辞,他表示此次公益线上答疑的活动是为了解决部分脑胶质瘤患者因疫情而无法就医及随访等困难,后续会在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的指导下,将该在线模式延续到更多瘤种,也期待更多国内同道参与到该活动中来,造福病患!




01


精彩科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首先带来主题为“脑胶质瘤如何进行规范化诊疗”的精彩科普内容。



吴劲松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什么是胶质瘤、胶质瘤的种类、胶质瘤的发病率、胶质瘤的临床症状等。


然后,吴教授介绍了胶质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新型物理治疗手段(肿瘤电场治疗)等。





02


病例答疑


首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凤平博士介绍了线上报名的三个病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放疗科盛晓芳教授、病理科陈宏教授、肿瘤科黄若凡教授、放射科任彦教授为病例患者及其家属提供MDT会诊答疑。



病例一:陈某,男,15岁。



所患疾病:弥漫性中线胶质瘤(IV级)。


病史描述:2021年4月2日突然头疼、呕吐。2022年1月3日因又出现头疼呕吐,在安徽某市级医院急诊检查提示丘脑占位。1月17日于上海就医,医生判断弥漫中线胶质瘤可能性大。2月15日顺利手术。3月28日至今在北京某医院进行了14次放疗,同步使用帕比司他及贝伐珠单抗药物。4月12日MRI检查显示:恶性肿瘤术后,左侧丘脑占位并周围水肿,考虑复发。


对此,该患者提出问题为:(1)目前有什么最有效的治疗方案?(2)最好的预后前景是什么样?



MDT团队答疑

答疑环节首先由陈宏教授进行病理报告解读,表示该患者所患病种预后不乐观,但治疗手段较多,建议积极就诊。任彦教授就该患者的影像进行影像学评估。盛晓芳教授强调适当针对儿童患者调整靶区治疗剂量和范围,建议同步放化疗。黄若凡教授目前推荐按照一般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即可。答疑尾声,由吴劲松教授进行总结表明患者目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可继续足量全疗程放疗并密切随访,建议肿瘤若有复发可进入新的溶瘤病毒药物临床试验(预估今年下半年该临床试验启动)。


病例二:张某,女,52岁。



所患疾病:淋巴瘤?胶质瘤?未明确。


病史描述:2022年2月22日突发嘴歪眼斜,右侧肢体活动不灵,磁共振诊断可能脑干恶性肿瘤,近1月发作言语不利、视线模糊、呕吐、头疼欲裂睡不着,多位医生看诊均不建议手术,建议放疗,若实施穿刺活检风险大。


对此,该患者提出问题为:(1)是否为胶质瘤?几级?后续是否需要穿刺活检、手术、放疗?(2)生存期有多久?做与不做活检、手术、放疗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MDT团队答疑

任彦教授解读患者的影像片子给予初步诊断,他强调成人患者要考虑排除转移瘤、胶质母细胞瘤、淋巴瘤,并对其进行鉴别,综合临床情况,考虑该患者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大。吴劲松教授建议最主要的确诊手段就是穿刺活检,表示华山医院每年要做200台以上的穿刺活检手术,医生经验丰富。盛晓芳教授指出患者的肿瘤是对射线敏感的肿瘤,因此淋巴瘤应作为首要考虑的瘤种,建议患者再做增强磁共振或弥散进行复查。黄若凡教授建议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甲氨蝶呤化疗加上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陈宏教授提出华山医院治疗的中枢淋巴瘤预后较好,生存期大概有40个月。


吴劲松教授收尾总结,表明该患者可先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若为转移瘤首选放疗,若为淋巴瘤首选化疗,酌情采取辅助放疗手段。指出淋巴瘤的预后尚可,患者和家属应有信心,积极治疗。


病例三:刘某,男,46岁。



所患疾病:胶质母细胞瘤。


病史描述:2021年10月9日突发抽搐,当晚CT检查结果正常。晚上患者多次抽搐,实施大剂量镇静剂后昏睡两三天。入院第二天实施核磁检查表征为癫痫,后转院医生根据加强核磁共振,初诊为脑炎。


12月9日患者抽搐大发作, 几天后确诊为胶质瘤野生型4级,在四川某医院实施左侧颞顶叶占位切除术。


后续治疗:同步放化疗及抗癫痫药物治疗。



对此,该患者提出问题为:(1)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如何尽最大可能防止复发?(2)饮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3)目前除了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电场治疗外,还有哪些效果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推荐?(4)后期是否仍要服用靶向药?(5)希望专家能帮忙解读基因检测报告。



MDT团队答疑

陈宏教授解读了基因检测报告,指出基因诊断对靶向药物的选择有一定提示作用。就防止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期问题,吴劲松教授、盛晓芳授均认为可按照GBM指南规范进行后续的放化疗。黄若凡教授建议按照脑胶质瘤诊疗指南进行后续治疗。任彦教授则指出目前没有看到单纯从影像上直接预测疗效的报道,有一些监测的方法可对贝伐珠单抗的效果进行监测,最常规简单的方法就是磁共振增强。吴劲松教授总结给出替莫唑胺单药维持的治疗建议。




03


在线互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凤平博士挑选了直播间在线的朋友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互动回答。



问题一:胶质瘤术后的影像检查需要间隔多久,需要查哪些序列?



任彦教授影像的术后检查主要在治疗的前期和间期,以及对病人的常规定期随访时,此外病人若存在复发或者症状加重的情况,可能还要提前及时地做一些检查。


常规的影像术后的检查,在神经外科手术时病人即在医院里进行,一般是术后48小时,当然72小时最好,这是在医院阶段的一些检查。在术后一段时间,在放疗前,还要对病人进行检查。在放疗后,要和放疗前进行对照评估。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效果,也要及时复查,通常是间隔1~2个月。后期治疗时,根据临床情况,进行三个月的复查或逐渐间隔到一年以上。若病人情况稳定,级别较低,全切,那么间隔时间根据症状(如果没有的话)可能会长一些。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临床医生可能到时还会建议做常规检查及一些特殊的多模态检查,若病人有症状,或怀疑有复发的苗头,常规检查不能确定时,还应加上高级检查。总之要根据肿瘤的类别、病人进行个性化安排。



问题二有的病友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是2.6(低),化疗是否可以继续进行?若白细胞低,需要用什么药物来生白细胞?


黄若凡教授:白细胞低的情况下,不能根据数字来判断是否能够坚持接下去的治疗,要看患者原白细胞的基础水平。假如患者化疗前白细胞低,那么白细胞不一定是作为要调整化疗方案的指征。另外要看低值出现在何时,是在化疗后3周还是4周,如患者仅是化疗后3周白细胞值为2.6,也许4周时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若患者白细胞在4周时,还仅是2.6的话,就有必要去调整化疗方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单看数字。


对患者白细胞骨髓功能的恢复而言,最关键的是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般停药时间足够总能恢复。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辅助的药物如鲨甘醇,有一定的帮助。至于皮下针,一般是用于白细胞中性粒,有感染风险时才主张使用,而不是为了让白细胞达到正常水平,就临时打一下再去化疗,这对患者骨髓功能的恢复反而伤害更大。



问题三毛细胞新细胞瘤一级是否可以称作是良性肿瘤?


陈宏教授:毛细胞是一级的肿瘤,称为良性肿瘤的话,估计有点争议。因为毛细胞里面要看具体的生长部位、切除的范围,如果毛细胞亚型是毛细胞粘液型,预后不是很好。但毛细胞总的来说预后是比较好的,它属于局限性肿瘤,按照理论,如果全切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往往局限于位置,在中线、视神经、丘脑脑干,全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术后仍需随访观察,若有复发、有症状,需要再次手术或放疗。



问题四现在是上海疫情闭环管理期间,只能先化疗,疫情结束才可以放疗。很多家属会顾虑错过最佳的窗口期,请问有什么治疗的对策吗?


吴劲松教授、盛晓芳教授:现在因为疫情关系,有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术后放疗一般是术后2~6周开始,主要是针对胶质母细胞瘤这些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可以延缓到数月甚至数年以后再做放疗,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的切除情况等等。


不过相信疫情很快会慢慢缓解,临床工作能逐步走上轨道。医院也在不断做努力,希望情况会尽快改善。



问题五磁共振诊断提示一个低级别胶质瘤,今年2月份时候去看过门诊,然后建议回去考虑要不要手术,想问一下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还是继续随访?


吴劲松教授:两级胶质瘤相对比较温和,目前情况下整个社会还未完全恢复正常运转,患者本人不用焦虑,一段时间内不至于对病情产生很大影响。等社会生活恢复稳定后,恢复日常的医疗服务后,届时尽快安排,包括门诊、开住院卡登记入院等。



直播最后,专家教授们分别作了此次公益直播答疑活动的总结,表示以后会更多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为病友提供咨询服务。


平台十分感谢参与首期公益直播活动的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特别鸣谢将于近期陆续参与到此公益活动的各位专家及相关机构!


免责声明:

网络咨询不能替代当面诊疗,在线答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下期预告


下期预告:4月17日19:00-21:00,我们将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楼美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汪洋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学影像科初曙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陈宏教授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答疑咨询,敬请期待!



需要线上与各位专家交流的患者,直接联系脑医咨询助手(18917513909,微信同号)。您资料完善,就有机会直接和专家连线,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1

公益答疑报名

截图保存二维码,报名并提交问题


2

线上直播答疑

录播.png

观看直播及往期录播


3

咨询小助手

截图保存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