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 Li等研究者进行一项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入院到出院的间隔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来评价EVT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的治疗效果,同时评估EVT后成功再通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NI)的相关预测因素,特别关注脑CT灌注成像(CTP)是否能够更可靠地评估缺血变化,并将结果于2022年发表于《Clin Neuroradiol》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Li Y, et al. Clin Neuroradiol. 2022. doi:10.1007/s00062-022-01147-0】
自2015年以来,多项随机试验表明,血管内取栓术(EVT)对改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功能预后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通过 CT 或 MR 灌注成像选择有可挽救脑组织的患者,EVT 的时间窗可能会延长至患者发病后的 24 小时。因此Yan Li等研究者进行一项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入院到出院的间隔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来评价EVT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的治疗效果,同时评估EVT后成功再通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NI)的相关预测因素,特别关注脑CT灌注成像(CTP)是否能够更可靠地评估缺血变化,并将结果于2022年发表于《Clin Neuroradiol》上。
在这项单中心(三级护理中心)回顾性分析中,我们回顾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全部EVT病例。并评估EVT对NIHSS评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纳入标准如下:(1)颈内动脉闭塞和/或大脑中动脉M1/M2闭塞,(2)入院时和EVT后24小时有可用的NCCT,用于计算ASPECTS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图1. 患者筛选流程图
我们进行亚组分析,评价成功再通(TICI评分为2b/3)的患者中,20个变量(包括CT灌注,CTP)与ENI的相关性,参见流程图1。
统计分析
以ENI为因变量,采用Logit平滑回归模型来估计每个变量的预测值。所有描述性统计均使用SPSS分析,回归分析使用R软件环境的统计计算和Islasso库。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24名接受EVT的患者中,有211名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其中122名为女性。在114名(54%)确诊卒中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76岁(IQR 66-82岁)。入院时NIHSS平均得分为15分(IQR 9-20),其中59名患者(28%)发现ENI(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VT后24小时的平均随访时间为8小时(IQR 6-10)。41例(19.4%)患者出现脑出血,19例(9%)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表1总结基线特征和结果。
表1. 所有患者的基线特征、血管内治疗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ENI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有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冠心病、mRS改良Rankin量表、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SPECTS评分、CTP CT灌注、TICI脑梗死溶栓量表和SICH症状性颅内出血。
211例患者中有172例成功再通,54例表现为ENI。EVT手术成功可降低NIHSS评分,其影响在出院前每天持续增长。172名患者中有105名被纳入最终回归模型。在105名成功再灌注的患者中,良好的ENI(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发病到入院时间间隔、腹股沟穿刺到再通时间间隔、年龄、卒中前mRS、基线CTP ASPECTS评分和随访NCCT ASPECTS评分显著相关(表2),而基线NCCT ASPECTS评分,CTP测量的半暗带或缺血核心体积,与ENI无关。
表2. 成功再灌注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
前循环大血管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成功再通(TICI 2b/3)对早期神经功能改善至关重要。年轻、卒中前无明显残疾、从发病到入院和从腹股沟穿刺到再灌注的时间间隔短、基线CTP-ASPECTS评分高、24小时随访NCCT-ASPECTS评分高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相关。在EVT术后成功再通的患者中,CTP-ASPECTS评分可能较基线非增强CT更好地预测E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