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与动脉瘤夹闭术相比,血管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尽管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仍然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越来越多更好设计、更小尺寸的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成为越来越多微小动脉瘤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近期,我科对一例左侧A3起始部破裂的微小动脉瘤,使用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实现高到位,成功实施单纯栓塞手术,具体汇报如下:
病例展播


女,53岁,突发头疼、头晕一日加重2小时来急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2级。
神经查体:嗜睡,kerning(+),余(-)。Hunt-Hess分级3级。
术前CT平扫:前纵裂SAH及血肿形成。
DSA: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小动脉瘤。左侧A3起始部微小动脉瘤,1.2×0.8mm,颈宽1.2mm,与出血部位相吻合。
此动脉瘤位于左侧A3起始部,属于微小动脉瘤,需要选择超柔软圈,以减小对瘤壁的压力。同时,在通路搭建上,选择到位性好的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导管头端拟放到颈内动脉末端,更接近瘤体位置,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远端支撑。
6F 90cm长鞘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6F 115cm
0.014'Synchro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1mm×1cm
1mm×2cm(体外截成1mm×1cm)
患者A3胼周动脉起始部微小动脉瘤,经6F长鞘送入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6F 115cm,在微导管导丝配合下顺利通过虹吸弯,留置颈内动脉末端。Echelon10头端塑成小弯,送入A3后缓慢回撤至动脉瘤内。
Echelon-10微导管送入1mm×1cm弹簧圈。
Echelon-10微导管送入弹簧圈1mm×2cm(当时只有1mm×2cm型号,因为过长,体外截成1mm×1cm)。
*该技术不作为常规推荐
术后造影:动脉瘤不显影。胼周动脉显影良好。
术后9天CT平扫显示动脉瘤栓塞术后改变,血肿吸收良好,脑组织稍显肿胀。
1. 颅内远端动脉瘤栓塞,尤其是微小动脉瘤,危险度高,术中需要良好的支撑,增加栓塞输送弹簧圈时系统稳定性、微导管操控性。
2. 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栓塞,要时时微调微导管张力,避免弹簧圈给动脉瘤壁压力,导致术中动脉瘤破裂。一旦破裂,后果是灾难性的。
3.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头段有较高柔软度,在迂曲动脉内的通过能力强;后段有较强支撑能力,为手术系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术者简介
刘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日本神经外科博士、博士后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中日神经外科学会常委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青委副主委
主要从事脑出血及缺血疾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中国医刊》杂志编委、《中华解剖于临床杂志》编委,发表SCI(包括BRAIN)等论文30篇,国外国际会议发表18次,承担科研课题6项,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奖
助手简介
王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的开颅与介入治疗,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