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Won SY等复习对不同的幕下或幕上病变患者测量颅内压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后颅窝疾病的颅内压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文章发表在2022年2月的《Neurosurgical Review》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Won SY, et al. Neurosurg Rev. 2022 Feb 3. doi: 10.1007/s10143-022-01746-y.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共检索得到8篇研究文献,其中4篇临床报告,含27例患者以及4篇动物实验结果,含26头猪和8只狗。26例患者在发病后12小时(0-12小时时间段)进行ICP测量的数据汇总表明,幕下ICP测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幕上ICP测量(ΔICP=4.6mmHg;95%CI,3.82-5.38;p<0.05,I2=0%),提示幕下测量的准确程度。比较27例患者在发病后12小时(0-12小时时间段)与24小时(0-24小时时间段)内的ICP测量值表明,幕上与幕下ICP的平均值有显著差异(ΔICP=2.56mmHg;95%CI,1.14–3.98;p<0.05,I2=66%)。21例患者48-72小时时间段的ICP测量对比表明,幕上与幕下ICP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0.18mmHg(95%CI,−1.26-0.9;p>0.05;I2=0%),无统计学意义。
幕上ICP与幕上病变的占位效应有紧密的相关性。然而,幕上ICP与幕下ICP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范围0.9-90.4mmHg)。幕上与幕下ICP的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2.1±3.5mmHg:29.1±4.5mmHg;p=0.0009)。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幕上颅内压测量并不是反映后颅窝ICP的可靠工具。因此,对后颅窝病变患者监测幕下颅内压是必要的,可反映后颅窝的真实ICP,正确处理可防止进一步的继发性脑损伤。同时应持续48小时以上测量幕上或幕下ICP,直到压力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