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Lauzier DC等报告了双中心应用PED治疗M2-M4段动脉瘤的经验,并进一步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了这一方法的效果。研究结果已于2021年11月在线发表于《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auzier DC, et al. Clin Neurol Neurosurg.2022;212:107063. doi:10.1016/j.clineuro.2021.107063】
血流导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PED是应用最广泛的血流导向装置,其应用在经批准的颈内动脉节段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于PED在标签外区域使用的报道各不相同,患者因素或动脉瘤形态均会影响血流导向的效果。大脑中动脉(MCA)M2-M4段动脉瘤通常需显微外科夹闭治疗,这些远端分支的血管口径小、血管脆弱且分支动脉复杂,在这些位置使用PED具有挑战性。PED治疗M2-M4段动脉瘤的效果已在小病例系列或作为大病例系列的一部分被报道,但因患者数量有限很难得到广泛结论。在本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Lauzier DC等报告了双中心应用PED治疗M2-M4段动脉瘤的经验,并进一步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了这一方法的效果。研究结果已于2021年11月在线发表于《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回顾了两个研究中心在2011.10至2020.3期间接受PED治疗的M2-M4段动脉瘤患者。MCA分叉动脉瘤不包括在研究中。术前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术中保持全身肝素化,将激活凝血时间增至基线的2.5倍。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一般持续双抗治疗6-12月,随后采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术后6个月建议进行DSA随访。收集患者特征、动脉瘤特征、手术及治疗细节、影像及临床随访等信息。从PED放置到最近一次造影的时间为造影随访总时间。动脉瘤大小记录为动脉瘤的最大尺寸。动脉瘤体积减少或闭塞用O'Kelly-Marotta量表量化。通过6个月随访造影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基线和术后功能水平。
按照PRISMA指南进行荟萃分析,在Pubmed、SCOPUS、EMBASE和Cochrane检索平台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5月。以“Pipeline EmbolizationDevice or PED”、“Aneurysm”、“M2 or M3 or M4 or distalMCA”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根据研究内容确定是否纳入荟萃分析。本研究所在双中心队列也被纳入分析。为避免重复报告,来自多个发表系列的机构的患者,只纳入每个机构最大的研究。没有全文或非英文研究被排除在外。使用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汇总。采用Cochran 's Q检验和I2统计量评估异质性。
1. 双中心研究队列
6例患者共8枚M2-M4段动脉瘤接受PED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7岁。1例患者有高血压和近期吸烟史;其余5例患者无既往病史(1)中分别放置2枚PED治疗,患者6有2枚动脉瘤采用同一PED治疗。所有动脉瘤均未辅助栓塞。无一例发生血栓栓塞或出血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1例手术出现由微导丝引起的夹层并提前终止,该患者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接受了PED治疗。
表1. 动脉瘤治疗和随访细节
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和造影随访。平均造影随访时间15个月(范围6-31个月)。88%(7/8)的动脉瘤完全闭塞,100%(8/8)的动脉瘤在6个月和末次造影随访时体积减少。43%(3/7)的患者有轻微支架内狭窄(<10%)。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31个月(范围6-62个月)。无临床并发症发生。代表性病例见图1-5。
图1. 患者(a).术前图像显示颅外-颅内血管旁路术后,左侧远端M2动脉瘤,大小8.0 mm(黑色箭头),左侧M3动脉瘤,大小7.4 mm(红色箭头);(b).未减影图像示PED成功置入;(c).治疗后31个月随访DSA,M2动脉瘤完全闭塞(黑色箭头),M3动脉瘤小范围充盈(箭头)。
图2. 患者(a).DSA示左侧M2梭形动脉瘤,大小12.5 mm;(b). PED置入后3D图像; (c).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轻度支架内狭窄(箭头)。
图3. 患者(a)右侧M2动脉瘤夹闭后复发,大小5.3 mm;(b)PED置入后与动脉瘤夹邻近;(c).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
图4. (a).右侧M2动脉瘤,大小4.2mm;(b).PED置入过程;(c).术后7个月图像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箭头)。
图5. 患者 (a).右侧M3动脉瘤,大小4.8 mm;(b). PED成功置入后3D图像;(c).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
2. 荟萃分析
研究筛选流程见图6,包括双中心队列在内共计纳入8项研究的数据,研究细节见表2。共纳入54枚接受PED治疗的M2-M4段动脉瘤,临床结果报告率100%(54/54),血管造影随访率91%(49/54)。动脉瘤完全闭塞的率80%
(95% CI, 69-91%)(图7)。临床并发症率9% (95% CI, 2-16%)(图8)。并发症包括3类事件,术后颅内出血、分支血管闭塞导致梗死、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图6. PRISMA流程图
表2. 纳入研究相关细节信息
图7. M2-M4段动脉瘤PED置入后动脉瘤闭塞率
图8. M2-M4段动脉瘤PED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
PED治疗M2-M4段动脉瘤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并明确是否以及何时置入PED是合适的。

关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