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2日第二届世界昏迷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大学医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植物状态和意识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昏迷与意识高端论坛”作为世界昏迷日的重要主题活动之一在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重症脑血管病专委会主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Coma Science Group创始人、欧洲DOC判定负责人Steven Laureys教授、Coma Science Group联合负责人Olivia Gosseries教授和Aurore Thibaut教授及加州大学旧金山总医院神经病学教授、美国神经重症学会前主席Claude Hemphill教授共同担任国外大会主席。此次大会凝聚了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昏迷与意识的研究学者、临床专家发表主题讲座,线上观会人数近万人。

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雪海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植物状态和意识科学研究所狄海波教授共同主持。吴雪海教授和狄海波教授首先对各位线上的专家同道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一院郑兴东院长、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作兵院长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Coma Science Group创始人Steven Laureys教授也通过线上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学术交流
南方医科大学潘速跃教授作为全国神内重症主委,一直从事临床神经重症工作,拥有近2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本次会议他为大家带来:“急性期意识障碍促醒的探讨”。他指出攻克昏迷与意识的科学难题,需要神经重症、神经康复等临床工作者与从事基础演技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北京天坛医院何江弘主任在DBS促醒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本次会议他发表了“DBS意识促醒研究”主题讲座。为参会者从DBS的应用历史及作用机制、作用部位等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了团队的相关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高国一教授及其团队从2005年起通过与美国的Edwin Cooper博士合作,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应用于临床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次会议高国一主任以“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等在ICU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的临床经验。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胡国汉主任分享“脑肿瘤或转移瘤对患者意识的影响”主题讲座。胡国汉主任从多种肿瘤引起患者意识障碍的原因机制分析以及相应对症治疗措施与参会者展开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主任带来讲座“仁济颅脑创伤及昏迷救治(BIC vs DOC)”主题讲座。分享了仁济医院颅脑创伤中心在神经重症治疗与康复方面做得大量工作,以及该中心为帮助神经危重症患者达到稳定状态所建立的一整套标准程序内容。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江文教授带来讲座“神经重症康复工具研发和意识促醒研究”。江文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植物状态患者预后预测简易量表以及睡眠脑电图、药物等应用于患者预后苏醒概率及促醒研究相关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雪海主任带来讲座“脑促醒刺激手段探讨及神经调制”。与大家分享了团队通过借助意识障碍脑电和影像诊断平台进一步确定患者促醒手段的有效性。

陈宜张院士为推动我国脑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94岁高龄时仍完成了《千年华夏脑认识》这本47万字的新著,本次高峰论坛,特别开辟了关于本书的专题问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华夏医学对于脑的认识及独特见解。

江苏大学医学院龚爱华教授分享“传统文化角度初探意识促醒理论”主题讲座。从中国传统历法、时辰来与大家探讨生命节律,以及颅骶疗法与意识促醒的关系。

冥想最早来源于佛教,Steven Laureys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冥想与意识”主题讲座。他指出通过对经常冥想的僧人的大脑代谢研究发现,冥想似乎能让大脑更年轻,从一个新的思路,引导新的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顾凡及教授不仅把国外的最新意识研究成果引入中国,同样也致力于意识科学的科普工作。在本次论坛中,他通过“意识问题的思考”主题讲座,与众位参会者共同分享自己在意识研究中与临床遇到的困惑与经验。

陆军军医大学胡志安教授分享“意识障碍中的觉醒问题”主题讲座。胡志安教授希望可以从睁眼与觉醒水平关系、意识障碍病理定位诊断等与众位临床专家共同探讨。

南京紫金医院葛江平院长、高志强主任共同分享了“关于意识障碍评定(南京标准)的初步探讨和展望”,介绍了南京紫金医院针对急性昏迷和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所做的相关工作,以及意识障碍评估量表南京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情况。

崔恒武教授作为Coma Science Group中国临床基地、千蝶国际意识障碍诊疗中心负责人,在本次论坛中带来“意识障碍精准评估及分类治疗管理思路探讨”主题讲座,与大家分享了意识障碍分类管理以及多模态意识评估中国的落地情况。

Steven Laureys教授以“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他带领团队借助fMRI、PET等影像学手段应用于意识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药物应用于意识促醒的探索工作。同时他还为参会者介绍了由他发起的国际心理护理基金会以及为了改善昏迷患者护理而做的相关工作。

狄海波教授是本次大会的主持人也是主办方,他带领的杭州国际植物状态和意识科学研究所通过与Coma Science Group合作在基础与临床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学术交流环节的最后,狄海波教授做了题目为“意识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总结性报告。通过介绍杭州国际植物状态和意识科学研究所近几年关于意识的科研成果,并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科研机构与临床单位能够更好的结合,发挥众家之长,共同完成基于意识理论的意识促醒方案的构建等相关合作。

大会总结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吴雪海主任、高国一教授、Steven Laureys教授为本次大会作总结。诸位专家都再次表达了共同的期待,期待本次大会的召开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意识领域。号召各国科学家、临床工作者一起努力,通过更多的合作,提高意识障碍患者昏迷后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推动中国昏迷与意识的研究发展,新理念的临床应用乃至世界脑科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