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2日发布 | 2968阅读

【卒中美谈】一波三折——双微Echelon™+Axium™经典组合成功单栓多次破裂动脉瘤

李克勤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达人收藏




引言

后交通动脉瘤指发生于颈内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处的动脉瘤。资料显示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4,仅次于前交通动脉瘤而居第二位。


双微导管技术一般用于瘤颈相对较宽的颅内动脉瘤,其优点是:两个微导管交替填塞可以防止弹簧圈突出,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可应用于血管迂曲的动脉瘤,术后治疗简单,增加安全性。应用“双微导管”技术可提高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和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程度,本例通过双微导管意向性栓塞,在保留后交通的前提下,对三次破裂的宽颈后交通动脉瘤进行了满意栓塞,同时避免了在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使用支架带来的种种弊端。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3小时”入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史。

查体情况

HR:62次/分,RR:13次/分,BP:163/98mmHg,神志嗜睡,呼唤睁眼,双瞳等大等圆,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颈抵抗阳性,四肢遵嘱动作,肌力V级。




诊断情况



CT检查: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CT检查

头颅CT平扫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分级I级,立即予以完善头颅CTA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意识加深,昏迷,刺痛无反应,立即联系麻醉科就地气管插管。


患者头颅CTA检查中,平扫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考虑动脉瘤二次破裂。


头颅CTA三维重建显示:左后交通动脉瘤,正在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治疗时,患者出现心率下降,考虑动脉瘤第三次破裂,立即予以介入手术。


入导管室后查Dyna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室。


患者3D血管重建显示左侧后交通宽颈动脉瘤,部分后交通血管壁瘤化参与瘤颈构成,瘤顶部子囊形成,考虑为动脉瘤破裂部位。


左侧椎动脉造影见左侧P1存在。




栓塞策略

患者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及DSA证实存在后交通宽颈动脉瘤,从影像及动脉瘤形态上分析为责任动脉瘤,为避免急性期使用支架带来的种种弊端,采用双微导管意向性栓塞,在保留后交通的前提下,栓塞动脉瘤及子囊。对于宽颈动脉瘤,双微导管技术的灵活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术者在术中可随时调整导管的位置及所用弹簧圈的规格或改变弹簧圈的次序及速度,直至获得满意的形态。即使在某些情况下该技术不成功,也可采用其他辅助方式治疗。拟栓塞区域及保留区域如下图示。





材料选择
  • Echelon™-10微导管两根

  • Axium™ Prime ES 2-6-3D弹簧圈

  • Axium™ QC 6-15-3D弹簧圈




栓塞过程

01

第一根Echelon™微导管到位。


超选第二根Echelon™微导管到子囊。

02

双微导管保留后交通通路意向性交替栓塞。


术后结果:

03

子囊弹簧圈成一襻,帮助血栓形成,造影显示动脉瘤主体致密栓塞,子囊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后交通动脉予以保留,实现动脉瘤致密意向性栓塞。




术后情况


术后造影

患者术后3D血管成像,示后交通保存完好。





术后处理

介入术后患者予以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压释放血性脑脊液,术后患者颅内压监测示颅压波动于15mmHg,每天引流150-200ml脑脊液。引流5天后体温上升,怀疑颅内感染拟夹管拔出脑室外引流管,夹闭后半小时患者头痛难忍,颅内压监测示颅压上升达40mmHg。予以开放脑室外引流缓解颅压,夹闭后序贯行腰大池外引流术,患者颅压未再有上升,次日拔除脑室外引流管。控制腰大池外引流量150-200ml,3日后拔除,患者未再有头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术后10天

患者术后10天开始下床活动。




手术经验总结
01

使用双微导管术中要求两个微导管放置在瘤腔内,一般一深一浅,一微导管半成篮后,超选入子囊的微导管使用Axium™ Prime ES 2-6弹簧圈在子囊内成襻后退入动脉瘤内,解脱后与另一微导管使用两枚Axium™ QC 6-15-3D弹簧圈交替成篮,为后续弹簧圈填塞提供支架并划定保险区域的同时,保留后交通通道,Axium™弹簧圈是一款稳定性高、成篮能力非常强的弹簧圈,选择二级螺旋直径略大于瘤体直径的“首发”弹簧圈,成“篮”后避免弹簧圈逸入载瘤动脉

02

在填塞弹簧圈,特别是第一枚“成篮”圈时,需要非常小心,需反复调整微导管的位置致成篮满意,继续填塞的弹簧圈完全在第一枚成篮圈的轮廓内进行,在后续填塞中,选择柔软、远处钻缝能力强的Axium™ Prime ES弹簧圈,实现致密意向性栓塞的同时确保弹簧圈不突入载瘤动脉内,保证载瘤动脉的通畅

03

患者术后及时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压,患者术后第二天苏醒,可有遵嘱动作,术后脑室外引流5天后出现体温及脑脊液白细胞上升,怀疑颅内感染,但脑室外引流夹闭困难,使用带有颅内压监测的脑室外引流管,可以在监测脑压的情况下,夹闭脑室外引流管后即时序贯行腰大池外引流,在监测脑压平稳的条件下,拔除脑室外引流管降低脑室感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术者简介

李克勤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擅长于颅内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

特别说明:本信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不构成对任何诊疗方式的推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