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现实技术 ( MR ) 是继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之后,图形学领域出现的全新数字全息影像技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 路。 通过医学混合现实技术,医生能够透过病例的各种立体影像,全面了解和探讨病情,精准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2022年3月15日,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赵长地医师团队成功开展山东省首例采用MR眼镜混合现实技术辅助穿刺导管定位下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患者江苏徐州沛县人,72岁女性,因“右侧三叉神经痛6年,复发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曾因“三叉神经痛(第1、2、3支)”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效果好。半年前再次出现右面部疼痛,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增至每日2片后,胃部不适症状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慕名来我院就诊。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多年,口服美托洛尔、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
MR:右侧三叉神经未见明显血管压迫
考虑患者高龄、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及影像学表现,经科室讨论后决定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穿刺导管定位下球囊压迫术治疗患者疾病。
术前经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建模
模具术前低温消毒
术中 赵长地主任使用MR眼镜在穿刺导管引导下操作
穿刺导管与辅助导引线互相印证 穿刺顺利
术中“成梨”标准,患者心率由57次/分降至39次/分,收缩压由115mmHg升至138mmHg,压迫数分钟后,手术结束。术中操作共耗时14分钟。
患者术后诉右侧面部疼痛消失,相应区域麻木,手术效果满意.

1.三叉神经痛复发患者往往再次行MVD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中情况难以预料,且患者多合并基础慢性病,风险较高,术前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
2.现采用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日益成熟,各类新技术,尤其是神经导航技术已成为各大医院标配,但患者随着数量增多,如何缩短患者在院时间和医生术前准备时间的需求日益突出,积极进行相关领域的探索实践,十分必要。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7年以来开展球囊压迫术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数百例。在运用辅助导引线穿刺、神经导航辅助穿刺等相应技术的基础上率先开展混合现实技术辅助穿刺导管穿刺,积极探索,在减少手术时间及减轻医生学习成本的同时保证手术效果,经验丰富,愿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