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9日发布 | 190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健谈卒中 | 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

李征

江苏省人民医院

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女性,54岁。

主诉: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1天”入院。患者1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不适,休息后可缓解,于当地医院查头颅MRI+MRA提示:左侧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颅内多发腔梗。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简要病史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查体:神清、精神可,GCS 15分,未见病理阳性体征。

查体情况

神清、精神可,GCS 15分,未见病理阳性体征。


>>>

治疗经过



血管造影

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给予术前药物准备:

  • 阿司匹林(拜)100mg/d*3d

  •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3d

  • 瑞舒伐他汀10mg/d*3d

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一枚指向内下方,大小约6.1*5.2mm,颈宽3.4mm;另一枚指向前上方,大小约2.3*2.1mm,颈宽1.6mm;载瘤动脉近端血管直径约3.8mm,远端血管直径约3.1mm。

左侧颈内动脉3D重建






治疗策略

患者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拟采取单支架辅助弹簧圈同期处理两枚动脉瘤。主要有以下考虑:

(1)患者个人意愿较为强烈,自从发现动脉瘤后寝食难安。

(2)考虑治疗经济费用以及医保报销比例等诸多问题,患者拒绝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方案,选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案。

(3)指向下方的动脉瘤较大,优先处理;指向上方的动脉瘤微小,对于微导管塑形要求较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如果此次不同期处理,动脉瘤存在继续生长的可能,仍有一定概率导致颅内出血,且本次手术支架置入有可能增加二次手术治疗的难度。

(4)同期处理可以避免多次麻醉,也能一定程度节约总治疗费用。





手术器材
  • 8F 股动脉鞘

  • 6F Neuron™ Max

  • Echelon-10动脉瘤微导管*2根

  • Prowler Select Plus支架微导管

  • Enterprise支架4.5mm*22mm

  • Traxcess 14微导丝

  • Axium弹簧圈若干





手术过程

01

泥鳅导丝引导6F 90cm Neuron™ Max(弯头)超选左侧颈内动脉,完成正侧位造影并选择工作角度。工作角度的选择应兼顾两枚动脉瘤,方便治疗过程中观察微导丝的行走路线,避免微导丝误入动脉瘤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

术前正位造影


术前侧位造影


工作角度

02

使用双泥鳅导丝引导Neuron™ Max超选至左侧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两根泥鳅导丝可以提供更强的支撑,降低Neuron™ Max超选过程中血管痉挛的概率。


03

路途指导下,traxcess 14微导丝引导支架微导管超选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一根Echelon-10动脉瘤微导管“猪尾”塑形后,在微导丝引导下顺利超选至较大动脉瘤;另一根Echelon-10动脉瘤微导丝“S”塑形后,在微导丝引导下顺利超选至微小动脉瘤。对于较大动脉瘤,我们选择Axium(6mm*20cm)成篮;对于微小动脉瘤,我们选择Axium(2mm*2cm)成篮。随后选择EP 4.5-22支架,支架头端平直段打开后,回撤定位,此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节动脉瘤微导管张力。填入一枚弹簧圈后上方动脉瘤基本不显影,眼动脉未受影响,结束填塞;下方动脉瘤依次填入7枚弹簧圈后结束手术。

支架微导管顺利超选左侧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微导管顺利超选下方动脉瘤


动脉瘤微导管顺利超选方动脉瘤


支架打开后定位


造影提示上方动脉瘤基本不显影;遂撤出上方动脉瘤微导管。



下方动脉瘤填圈成篮。



>>>

术后情况



术后造影

术后正侧位及工作角度造影,两枚动脉瘤完全不显影

术后工作角度造影


术后正位造影


术后侧位造影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卧床24小时;术后予双抗服用6周,单抗服用一年的治疗方案。


>>>

手术体会
01

Neuron™ Max长鞘具有柔软的头端,对于弯头的Neuron™ Max,可以使用泥鳅导丝直接引导超选弓上血管,操作极为方便。对于年轻女性或者颈动脉C1段血管较细的患者,选择双泥鳅导丝引导Neuron™ Max至更远端血管,可以进一步降低血管痉挛概率

02

Neuron™ Max长鞘管径大,可以使得三系统操作更加方便,避免了双侧股动脉穿刺;且其近端支撑力较强,即使三系统进行操作,亦能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03

对于相邻部位多发动脉瘤,采取单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以有效节约费用,然术中需要关注各微导管张力,尤其支架释放过程中,需要同时关注两根动脉瘤微导管张力,避免诱发动脉瘤出血风险


>>>

术者介绍

李征

江苏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擅长多种复杂脑脊髓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外科治疗等等。目前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栓塞、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支架置等500余台。参加并荣获CFITN2018融合之美创新大赛二等奖、CFITN2019融合之美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十届浦江脑血管病论坛荣获“浦江之星”称号。


>>>

手术指导

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卒中学会委员

《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学》副主编

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