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9日发布 | 3708阅读

用耳前问号切口做大骨瓣减压术,有点Out了?

余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大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广泛用于严重的颅脑外伤、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的恶性颅内压增高等病例。因为需要充分外减压,骨瓣的直径至少需要12cm,骨窗需到达中颅窝底以便充分减压基底池。经典的耳前问号切口完全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多年来一直是大骨瓣减压术的标配切口


最近,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长期工作的中国神经外科医师 冯栋侠 教授及其同事连续在 Neurosurgery 、Operative Neurosurgery 、World Neurosurgery等杂志发表文章(或摘要),推荐使用耳后切口做大骨瓣减压术,从而替代使用经典的问号切口(Classic question mark incision)。这一切口到底有何改良,优点是什么,在做大骨瓣减压时能否取代经典的耳前问号切口?


一 经典问号切口

现在使用的经典大骨瓣减压术,由美国的Becker教授所描述,手术要求骨窗直径大于12cm,范围从颞底跨越到星点。经典的问号切口从耳屏前1cm开始,围绕耳廓向后4-6cm,然后向上走行,到达中线旁1-2cm,最终前行至发际后。皮肤切口向下直抵颅骨,皮瓣连同颞肌一同向下翻转。大范围的骨瓣自中线旁2cm开始,向下到达颞骨底部,向后到达星点水平。手术开始阶段,在完全翻开皮瓣前,可以在耳的前、上方的颞部开骨窗,先行早期减压。铣开骨瓣后,硬膜放射状剪开或瓣状翻转。手术要点是骨窗低至颞窝以便充分减压基底池。


Becker教授图示经典问号切口及大骨瓣减压手术步骤.


这一切口的优点是绝大多数的神经外科医生非常熟悉并能快速完成,然而切口往往损伤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皮瓣血供受到影响,造成皮瓣后缘颞枕交界区皮肤愈合不良,感染或裂开,在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受抑制等情况时,这一并发症尤其显著。

二 耳后问号切口大骨瓣减压术

冯栋侠教授推荐在外伤或恶性中动脉梗塞(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时使用耳后问号切口行大骨瓣减压术。


标识鼻根至枕外隆凸的颅骨中线,预估横窦-乙状窦位置并同样做好标识。头皮切口自耳后3cm,同侧横-乙状窦转角位置上1cm开始,向后弯曲走行到达中线旁1-2cm,然后前行至发际。皮肤切口直抵颅骨,皮瓣全层翻向下方。头皮拉钩用力向下方牵拉颞肌,以便充分显露颞底,扩大的头皮切口可以更加充分的行去骨瓣减压。其余手术步骤则相同。术中应注意骨窗下缘可能打开乳突气房,需要及时用骨蜡封闭。要小心避免损伤骨窗后下缘的横-乙状窦,同时避免过分向下翻转皮瓣,以免损伤外耳道。



冯栋侠教授 图示外伤时大骨瓣减压术切口及手术步骤,孙怀宇教授 制图.


相较于经典问号切口,该切口把后肢从耳屏前移到耳廓后,可以避免损伤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最大程度保留皮瓣的血供,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相关的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全层翻开皮瓣,对面神经额颞支保护良好;无需在耳前切开和缝合颞肌,有利于颞肌的保护和速开、关颅;对于颞叶后部和颞枕交界位置,尤其是靠近岩骨和小脑幕的颞叶底面的显露优于耳前问号切口。当然,由于皮肌瓣的阻挡,该切口在显露中颅窝底时稍显不足,术中需要使用头皮拉钩用力向下牵拉颞肌,同时用咬骨钳咬除中颅底的骨质,便于充分减压基底池。


冯栋侠教授 图示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时去骨瓣减压术切口及手术步骤.


二次手术做颅骨修补时,耳后问号切口皮瓣的优势更加得以彰显。因为二次手术时翻开皮瓣及颞肌,皮瓣血供再次受损,加上植入材料影响,切口相关并发症显著增高(和经典问号切口相比,切口感染并发症是6.3%vs18.4%,p = 0.021)。

三 其他形式的切口

德国的Veldeman教授2020年在JNS上发表文章,同样介绍了应用耳后问号切口(Altered posterior question-mark incision)行大骨瓣减压术,技术路线和 冯栋侠教授 相似,只是皮瓣的样式略有差异。文中图示并介绍了另外两种切口,“N”型切口和“T”型切口。前一种切口可以看做是后一种切口改良。这两种切口的优势在于当颞浅动脉损伤时,耳后动脉作为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得以保护。然而,这两种切口均存在切口交汇点,该位置的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问题存在隐忧。


图示大骨瓣减压的切口类型.

A: 经典外伤问号切口皮瓣The classic trauma flap question-mark incision. 

B: 改良的耳后问号切口The altered posterior question-mark incision. 

C: “N“型切口The “n-type” incision. 

D: “T”型切口The “T-type” or “Kempe” incision.

四 耳后问号切口在切除肿瘤病变时的应用

因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的差异,手术切口往往需要个体化设计,这并不妨碍我们取其精髓,把这种耳后问号切口适当裁剪用于肿瘤切除手术,如同耳前问号切口:大问号切口用于大骨瓣减压,小问号切口处理颞叶、海绵窦等部位病变。


以处理颞叶病变为例,如果我们把颞叶分成前、中、后三部分,耳前问号切口处理颞叶前、中部位的病变比较有优势,处理颞叶中、后部的病变(颞枕交界)时,我们常常采用的是马蹄型的颞枕切口。



这一切口的前肢不可避免的会损伤颞浅动脉或其分支,如果切口前肢离耳屏前超过1cm,还会损伤面神经分支。为此,老外们想办法对这一传统切口改良。



Kawase教授标志性的菜刀样切口,切口前肢紧贴耳屏垂直向上(左图),Fukushima教授的全岩骨入路切口(右图),切口的前肢弧形向后,到达耳屏前方,目的都是避免损伤颞浅动脉主干和面神经分支。


换个思路,为了保护颞浅动脉、面神经,同时避免切开颞肌,我们不使用以上三种切口,而是借鉴耳后问号切口的做法,用以处理颞叶中、后部或颞枕交界部位病变。


“前起于颞上线下约5~10 mm 发际内, 绕外 耳轮上3~5 cm ( 依病灶向顶枕扩展范围而变) , 至乳突后缘, 止于乳突尖上5 mm 水平”。做一个缩小版的耳后问号切口。该手术切口,谭源福教授描述为额-乳突切口,在2003年的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上,详细介绍了该切口的应用经验。在谭教授治疗组,这个切口多年来广泛应用,用于处理颞叶中后部病变或颞枕交界部位的占位病变,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谭源福教 图示耳前问号切口及额乳突切口.


看文字比较枯燥,正好手头有实例。本月上旬完成的一例颞叶中后部病变,采用耳后问号切口(额-乳突切口)。


标识处颧弓和横窦位置,在横-乙状窦交界位置(颞鳞-顶乳缝交界点)稍 上方钻孔,骨窗下缘显露岩骨及小脑幕上表面.

术前颅脑 MRI 增强和术后 CT 平扫(术后 MRI 在预约中).

手术日期:2021 年 6 月.

五 耳前、耳后问号切口互为补充

天生我才必有用!手术切口也一样,每个切口都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耳前问号切口常用来处理颞极、前、中部病变,眶尖、中颅窝底、海绵窦等 部位病变,Oliveira 教授的颞前入路更是应用耳前问号切口的典范(参见文章:学习翼点入路“加强版”-颞前入路)。该切口在外侧还可以联合去掉颧弓、眼眶外侧壁,在内侧磨除前、后床突、岩尖骨质等, 进一步扩大显露范围,其威力巨大,有广阔的适应症。


依据病灶的特点,灵活采用各种切口及手术入路,在反复对比和实践中, 琢磨和体会切口的优缺点及适应症。耳前、耳后问号切口实为互为补充,而非 替代关系。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切口和入路!


本月上旬的一例颞前部脑膜瘤手术切除,采用耳前问号切口,颞前入路,充 分显露颞极及中颅窝底,把靠近颅底脑膜瘤变成凸面脑膜瘤,降低手术难度, 减少手术并发症。


耳前问号切口的皮瓣切口及术后骨瓣三维重建.

MRI增强扫描(矢状位)术前、术后对比.

手术日期:2021年6月.


参考文献


1. 谭源福,等。额乳突切口显露在颞后和岩上区病灶切除中的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


2. Dongxia Feng, et al. Novel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Technique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echnical Note. World Neurosurgery,2020.


3. Dongxia Feng, et al. A Novel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Technique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echnical Note.Neurosurgery,2020.


4. Dongxia Feng, et al. Novel Hemicraniectomy Technique for 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Technical Note.Operative Neurosurgery,2019.


5. Mickael Veldeman, et al.An altered posterior question-mark incis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infection rate of cranioplasty after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JNS,2020.


6. Michael Veldeman,et al. How I do it—the posterior question mark incision for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Acta Neurochirurgica ,2021.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余良的神外小站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