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33岁。因“发作性头晕20天,声音改变伴吞咽不适2周”入院。
体检:声音稍有嘶哑,吞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伸舌正,无舌肌萎缩,张口可见右侧咽后壁侧壁隆起。颅底MRI显示右侧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图1)。
图1,术前磁共振
手术(附手术视频)
气管切开全麻,仰卧位。口鼻部常规消毒铺巾,口腔碘伏棉球充分消毒。稀释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溶液收缩右侧软腭粘膜。用带压舌板开口器牵拉显露口腔,见右侧软腭明显隆起,悬雍垂居中、左侧软腭正常;在右侧腭咽弓外侧与牙槽间可触及粘膜下质硬肿物。自右侧腭舌弓外侧与牙槽间做粘膜4cm直切口,逐层游离粘膜下脂肪、肌肉和筋膜,见咽旁间隙灰白色肿瘤,有假包膜,质韧,血供一般。沿肿瘤包膜最大程度游离肿瘤、阻断血供后分块全切除肿瘤。术区充分止血后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右侧软腭粘膜下组织和粘膜,局部结构复位良好。经鼻置入胃管,术毕病人清醒。术后鼻饲流食3天,每天漱口;术后1周拔除气切套管出院。病理报告为多形性腺瘤。出院前复查增强磁共振显示肿瘤已经切除(图2)。
图2

咽旁间隙 (parapharyngeal space)是颈侧上部的一个潜在组织间隙,上至颅底,下达舌骨水平。咽旁间隙肿瘤最常见病理类型是多形性腺瘤和神经鞘瘤。
颈侧入路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入路,适用于大多数咽旁间隙肿瘤。本例肿瘤更靠近中线和侧颅底,因下颌支的阻挡颈侧入路显露肿瘤内侧和顶部困难,经口内镜手术路径短、显露充分,还可以避免颈部疤痕。
多形性腺瘤又称腮腺混合瘤,是一种来源于腮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壮年人。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应完整、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术中要注意保护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本例为良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无须放疗,定期复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