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医院儿童神经外科的Vijay M. Ravindra等评估小儿AIS患者取栓术和临床效果,文章发表在2020年12月的《Neurosurgery》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Ravindra VM, et al. Neurosurgery. 2020 Dec 15;88(1):46-54. doi: 10.1093/neuros/nyaa312.】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作者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美国5家一级小儿外伤中心进行血管内取栓术的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诊疗资料,包括脑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2b、发病初始和术后儿童国家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PENDIHSS)评分;90天时儿童改良Rankin(mRS)评分0-2分的患者数以及术后30天和90天随访结果。
研究结果
21例患儿共进行23次取栓。平均年龄11.6±4.9岁;52%女性。在mTICI分级≥2b范围内,再通19次(83%)。PENDIHSS评分中位数,入院时为13分(范围4-33分),出院时为2分(范围0-26分),平均减少11.3±6.1分。30天随访时,14例(66%)患者mRS评分为0~2分,mRS中值1分(范围0-4分);90天时,18例(86%)患者mRS评分为0~2分,mRS中值1分(范围0-5分)。1例患者在术后输血。
结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多种途径的血管内取栓术可获得成功和再通,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