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病灶有时常表现为不典型、复杂、混杂因素多,是内科的免疫系统性疾病还是感染性疾病,亦或是颅内肿瘤性质疾病,常让神经内外科医生感到“头疼”。近期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病理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多科室联合诊治一位这样让医生“为难”的病患,最终经神经外科“一针”穿刺病灶组织,经病理科最终予以确诊。
病例介绍

患者周某,女,59岁。
因“精神异常”在省内多家医院就诊,最终无果。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初诊影像(CT and MRI):颅内多发占位性病灶,强化明显,弥散受限
脑脊液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未见阳性结果
免疫学检查结果大致正常
免疫学检查结果2,大致正常
经内科治疗1月后影像(MRI),可见病灶明显缩小,但MRS表现仍不典型
继续治疗1月(共2月)后影像(MRI and CT),可见病灶较1月前明显扩大,提示病灶进展
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中定位影像
术中穿刺抽吸病灶组织
术后复查CT,穿刺位置良好,无明显术区出血
术后病检显示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其功能及结构的复杂,常常让人难以捉摸。神经系统占位性疾病更是狡猾多变,正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本例患者首次影像不符合典型的颅内a占位病灶表现,经尝试内科相关排查性检查,仍不能做出准确的判定,试验性治疗后,病情仍有反复,更给临床带来严重“困难”。最后经南华附二多学科联合诊治,最终让“雄雌”得以确认。
希望患者能有好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