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诊断和介入神经放射科的LaGrange DD等结合显微CT与电镜观察血栓特征,并与临床CT表现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2021年12月的《frontier in neurolog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LaGrange DD, et al. doi:10.3389/fneur.2021.760148】
已知缺血性卒中的血栓体积、长度和形状等信息与治疗结果有关。富含红细胞的血栓与平扫CT的高密度征相关,也可以用MRI磁敏感性加权来描述和测量;增强CT图像中,可以通过动脉充盈缺损间接观察到血栓。血栓的渗透性,由残余血流量表示,与溶栓后的动脉再通有关。血栓的密度可用于指导治疗选择和/或预测临床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栓特征有助于理解血栓生物物理特性及其与临床影像学的关系,它对AIS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作用。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诊断和介入神经放射科的LaGrange DD等结合显微CT与电镜观察血栓特征,并与临床CT表现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2021年12月的《frontier in neurology》杂志上。
16名急性卒中患者(9名男性,8名女性,年龄范围为54-93岁)接受双源CT(microCT和临床CT)检查。此外纳入5名患者(3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49-87岁),将附着在支架回收器上的血栓取出进行研究。
根据电镜观察,将血栓分为富含红细胞和富含纤维蛋白两类。富含红细胞的血栓以红细胞为主要体积成分(>85%),核心区域由紧密的多面体红细胞组成。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可表现为白色凝块,通常不含任何红细胞成分,或具有混合成分,其中纤维蛋白仍然是主要成分。在这项初步研究中,从卒中患者体内提取的红色血栓比富含纤维蛋白的白色或中间血栓体积更大,并且与卒中严重程度增加相关(通过NIHSS评分评估);同时与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相比,红血栓再通效果更好(表1)。
表1. AIS患者的血栓特征与临床表现
研究发现使用血栓的体外平均HU作为临界值,识别临床成像中表现为高密度的敏感性为30%,特异性为100%,但未发现体外血栓与临床CT测量的血栓之间存在统计显著相关性。
研究者使用显微CT和电镜来描述血栓沿支架回收器嵌入的形态(图1)。显微CT和电镜都有助于确定血栓的体积和被血栓覆盖的支架长度。研究发现,接触表面(血栓体积与支架长度之间的比率)与血栓体积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2=0.9236)(图2A);富含红细胞的血栓倾向于嵌入支架支柱突出部位(图2B);而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通过包裹支柱或润湿支架表面而嵌入(图2C),与支架的接触不如位于支架支柱之间核心区域紧密。
图1. 粘附于支架上的血栓特征分析
(A)平扫CT显示高密度征。(B)增强CT显示动脉闭塞处的导管和支架。(C)光学显微镜下附着在回收支架上的血栓。(D)显微CT显示附着在回收支架上的血栓。
图2. 血栓与支架接触特征
(A)血栓-支架接触表面随血栓体积的变化。(B)富含红细胞的血栓突出支架支柱。(C)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粘附在支架支柱表面。
使用显微CT和电镜两种互补性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分辨率水平上对血栓进行成像分析,从而可以获取关于血栓成分及血栓嵌入支架回收装置的重要信息。这项手术器械与临床影像学的相关联系研究更要更大样本量的数据,它将有助于获得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所需的潜在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