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发布 | 1245阅读

QDSA有助于对AVM出血风险进行分层及确定治疗策略

孙博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晓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刘创宏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中国台北市荣民总医院桃园分院放射科的Yong-Sin Hu等开展研究,以确定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QDSA测量可靠性和QDSA参数与AVM出血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血后随QDSA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发表于2020年12月《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Hu YS, et al. Eur J Radiol. 2021 Jan;134:109455. doi: 10.1016/j.ejrad.2020.109455. Epub 2020 Dec 1.


研究背景




文献报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的年出血率1%-34%,占颅内自发性出血的4%-33%。治疗AVM有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不同措施,同时存在不同的并发症风险。因此,个体化出血风险评估对于确定AVM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如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QDSA)和定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QMRA),有可能对脑血流动力学客观量化。目前,已有研究者对血流动力学和AVM出血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部分研究显示正常人的QDSA测量具有重复性,但对高流量AVM的重复性相对未知。此外,尚不清楚在AVM出血后不久进行QDSA是否会混淆血流动力学测量的可靠性。中国台北市荣民总医院桃园分院放射科的Yong-Sin Hu等开展研究,以确定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QDSA测量可靠性和QDSA参数与AVM出血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血后随QDSA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发表于2020年12月《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在线。


研究方法



该项回顾性、单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1年至2019年作QDSA/QMRA检查,并接受相同治疗的37例AVM患者。排外33例在诊断性DSA与QDSA之间接受过任何干预的患者,以及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幕下AVM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SA初步诊断AVM,并再接受QDSA后进行治疗。QDSA通常在AVM出血后至少1个月进行,此时已无神经功能变化和血肿压迫。研究者回顾性收集病历基线信息和初始临床表现,包括出血、头痛、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功能改变。AVM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颅内出血均从CT/MRI成像中,记录出血位置和出血量。收集QMRA测量的AVM体积、Spetzler-Martin分级、血管构筑学特征等。在3D-TOF-MRI成像的每个切片中,描绘AVM病灶轮廓,并乘以切片厚度,得到AVM病灶的体积。由DSA确定血管构筑特征,包括血流相关的动脉瘤、单一引流静脉、深静脉引流、单一深静脉引流、静脉狭窄、静脉扩张和形成静脉球等。在颈总动脉造影侧位片中,颈内动脉(ICA)海绵窦段和主要引流静脉的近端指定为感兴趣区域(ROI),用于随后的QDSA分析。静脉ROI定在离病灶最近区,该区不与邻近血管重叠;在有2个以上引流静脉时,选择到达峰值时间最短的主要引流静脉。将每个ROI中的时间-密度曲线的特征,包括峰值密度、达峰时间、药物到达峰值时间、半最大值的全宽(FWHM)、流入和流出梯度、停滞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血流动力学分析(图1)。


图1. 未破裂右额AVM的彩色编码QDSA和时间衰减曲线。A. 参数彩色编码QDSA的侧视图。选定的动脉和静脉ROI(白圈)分别位于ICA海绵窦段和引流静脉的近端。ROI涵盖被测的血管整个内腔。色谱以秒为单位表示达峰(TTP)时间。B. 静脉ROI的时间衰减曲线。峰值密度为整个血管造影过程中所选ROI的最大造影剂浓度。TTP为药物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追加到达时间(BAT)为密度超过20个任意单位(Aus)的第一个时间点。在半最大值(FWHM)时的全宽是追加达到并下降到PD的50%所需的持续时间。流量梯度是通过使用线性最小二乘法依次拟合伽马变量函数中的4个连续时间数据点所得。在所有拟合的线性函数中,最大和最小斜率分别为流入梯度和流出梯度。停滞指数为流入梯度除以流出梯度的绝对值。曲线下面积为时间衰减曲线下的面积。


研究结果



37例AVM患者中,22例(59.5 %)男性,中位年龄37岁(IQR,23-50岁);15例(40.5%)出现出血,出血的发生与AVM的体积较小、畸形血管团内动脉瘤和唯一深静脉引流有关。诊断DSA和QDSA之间的中位间隔为49天,两组之间没有差异。QDSA测量血流经引流静脉和血流经血管团的时间(ICC范围为0.38-0.93)比血流经供血动脉的时间(ICC范围为0.01-0.74)更可靠。在静脉参数中,出血组在DSA检查时的峰值密度、曲线下面积、流入梯度和流出梯度均低于非出血组;在QDSA检查中,出血组的半最大宽度和淤滞指数均高于非出血组。


结论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显示,QDSA可用于评估AVM的复杂血流动力学,并且检测引流静脉的结果比检测供血动脉更可靠;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动力学混杂因素,如血肿和脑水肿的影响,QDSA检查应在AVM出血后至少1个月进行,可显示引流静脉流出的停滞;QDSA血流动力学评估有助于AVM的风险分层,但需进一步确定QDSA在指导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11.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