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术者寄语
通路迂曲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需要在合适的导引导管强有力的支撑下,微导管或支架导管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从而达到有效、快捷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目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Heralder®DA远端通路导引导管作为一款优秀的国产导引导管,采用分段式设计,使得近端强支撑,远端可以高到位,手术系统更稳定,系统移位少;头端柔软,便于输送,兼顾了导管操控性能和抗折性能。同时有比较大的0.071内腔,可以容纳多种手术器械的顺利通过。
本期嘉介谈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国忠教授,带来Heralder®DA远端通路导管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病例分享,精彩不容错过。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50岁,因“鼻出血后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入院。因鼻出血在外院就诊,行头CTA提示前交通动脉瘤,遂入我院。
简要病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收缩压150mmHg,自行规律口服降血压药物,自诉血压控制可。
入院查体情况
神志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DSA提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大小4.5×4.7mm,宽颈3.4mm,瘤顶有一子囊。

住院诊断
1、左侧前交通宽颈动脉瘤;
2、高血压病。
入院后与家属沟通,完善检查后,先行脑血管造影,确定了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后,再次与家属沟通,患者颈内动脉比较迂曲,通路有一定的困难,可以行开颅手术夹闭术,也可以行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家属一致要求行介入治疗,故全麻后,拟行栓塞治疗。

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1/日,替格瑞洛 45mg 2/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口服三日后查血栓弹力图是:AA抑制率95%,ADP抑制率53%。
1
以220cm泥鳅导丝辅助上全新的6F/105cm Heralder®DA远端通路导引导管,泥鳅导丝置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提供适度的引导,然后Heralder®DA很轻松的进入颈内动脉岩段,显示了此款导管通过性能非常好。
支架导管到位手推造影。

栓塞微导管到位。
5×15 3D弹簧圈填塞。
再释放1枚3×31 Atlas,再填塞一枚3D 3×8软圈。

4
再先后填塞2枚2D 2×6弹簧圈。

5
见动脉瘤上极还有部分显影,故再上原支架导管SL-10至动脉瘤下极后,填塞1枚2D 2×8软圈。

再填塞1枚1×3、1枚1×2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瘤颈。

术后正侧位片 动脉瘤完全不显影,双侧A2显影均良好;术后下撤Heralder®DA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再行颈内动脉造影显示颈内动脉全程无痉挛,提示Heralder®DA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对颈内动脉的刺激小,无损伤。

病例总结
1
2
3

张国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届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5余年,主要从事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及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年治疗量近300例。擅长急重症脑血管病的综合救治、围手术期病人的优化管理,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CCF、颅内动静脉血栓性疾病、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的复合开通及复杂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基金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