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胡学斌教授团队完成一例 MCOINA(MeshCoil in China)临床研究,该患者为一例破裂动脉瘤,术中情况良好,此例手术为MeshCoil®动脉瘤封堵装置产品首次在急诊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4岁,因突发“头痛1天”急诊入院
现病史:患者凌晨5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不适,不伴随肢体抽搐,就诊当地医院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转至我院急诊,行CTA提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2段交界处动脉瘤,大小约4.0mm*5.0mm”,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我科,急诊以“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收治,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欠佳,体力下降,未进食,无大小便失禁,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乙肝肝硬化病史、脾切除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史。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造影提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2段交界处动脉瘤,大小约4.0mm*5.0mm,且存在子囊。
治疗经过
胡学斌教授团队考虑该患者动脉瘤破裂伴SAH,若采用传统弹簧圈加支架辅助栓塞的方式存在用抗凝药物风险,在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了微密医疗公司研发的MeshCoil®动脉瘤封堵装置进行手术,该产品可快速填塞动脉瘤并封堵瘤颈口,且术后不需服用抗凝药。手术由胡学斌教授主刀,医生协作完成。
患者常规麻醉建立通路后,经微导管送入一枚φ5×3.5mm的球形MeshCoil®动脉瘤封堵装置,装置推送至瘤腔打开并释放,造影显示瘤颈封堵良好,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通畅,将装置解脱后,再次造影提示动脉瘤即刻不显影,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通畅。患者术后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术后第二天复查头颅CT显示SAH基本吸收,未见MeshCoil®金属伪影。
术中影像
输送导管到位
释放装置过程
微导管到位及产品释放过程顺畅。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完全闭塞,效果良好。
术后3D融合影像
术后第二天复查头颅CT显示SAH基本吸收,未见MeshCoil®金属伪影。
总结
以WEB为代表的瘤内扰流装置在国外的应用经验已经超过10年,然而,在国内WEB刚上市,还没有很多的应用经验,尤其在破裂动脉瘤的应用经验更是为零。WEB的10年经验显示总的有效率超过82%,国产扰流器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作为首批临床试验基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张鸿褀主任的指导下,已经完成3个病例的成功置入,效果良好。其中一例为破裂动脉瘤,也是全国首例!
期待后期良好的复查结果。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