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的Isaac Josh Abecassis等回顾性比较在DC和开颅手术中采用Kempe切口与RQM切口的效果;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的《J Neurosurg》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becassis IJ, et al. J Neurosurgery. 2021 May 21;1-10. doi: 10.3171/2020.11.JNS203567. [Epub ahead of print]】
去骨瓣减压术(DC)是降低创伤性脑损伤(TBI)、脑卒中和其它疾病导致的颅内压(ICP)增高的有效方法,可挽救生命。大多数DC开颅采用标准的反问号(reverse question mark,RQM)皮瓣,其切口有损伤枕动脉和耳后动脉以及发生切口裂开和感染的风险。为减少上述风险发生,有研究建议采用Ludwig-Kempe切口皮瓣,在手术侧作T形切口,一条矢状位中线切口,自额前发际线后沿正中线向后延伸到枕外隆凸;另一条冠状位切口,从颧骨根部向上到矢状缝,与中线切口相交(图1)。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的Isaac Josh Abecassis等回顾性比较在DC和开颅手术中采用Kempe切口与RQM切口的效果;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的《J Neurosurg》在线。

图1:Kempe切口示意图
研究者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2月间同一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影像学及预后信息。2017年后引入Kempe切口。共纳入136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7例,其中Kempe切口组13例与RQM切口组44例;去骨瓣手术组79例,其中Kempe切口组38例、RQM切口组41例。研究者通过Python和SimpleITK进行数据自动分割量化减压量,以及通过ITK-SNAP进行手动清理和进一步对术前和术后头部CT扫描作数据分割和处理(图2)。同时比较两组预计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手术时间和术后伤口感染状况;收集颅骨成形术的相关信息。
图2:数据分割和处理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1±368天。结果发现,39%±11%的颅骨瓣采用Kempe切口皮瓣切除,34%±10%的颅骨瓣采用RQM切口皮瓣切除。两种不同切口的减压量存在差异,Kempe组减压更加充分(p=0.047)。两种切口类型的伤口感染率、EBL和手术时间类似。两组均无切口裂开和伤口感染发生。两种切口类型的颅骨成形术结果类似。综上所述,Kempe切口可应用于颅脑手术,包括TBI、脑卒中患者的开颅手术。其安全和合理,可替代RQM切口,获得的颅骨减压效果更好,而感染率没有增加。术后同样可以行颅骨修补术,其结果与传统RQM切口相似。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