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作者:郭晓鹏,张偌鹏,张铎幸
通讯作者:幸兵
其他作者:王子豪,高路,姚勇,邓侃,包新杰,冯铭,许志勤,杨义,连伟,王任直,马文斌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分泌过量的GH入血并刺激IGF-1水平升高,两者共同作用于全身各器官导致“肢端肥大症”发生。同时,高激素水平刺激患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及软组织、代谢系统等出现合并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垂体GH腺瘤的主要和初选治疗方案,在去除肿瘤占位效应的同时,可迅速降低GH水平、逐步逆转患者的全身合并症进程、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32%-85%的患者术后可治愈,复发患者可接受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放疗甚至替莫唑胺治疗等。最终约有75%的垂体GH腺瘤患者在经过手术及多种其他治疗后,远期随访时达到内分泌缓解状态,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如规律生长抑素治疗)以控制高水平GH。
临床中对垂体GH腺瘤患者的术后随访和病情关注远远不足。
在接受经鼻手术后(以手术为首次治疗方案),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是多样化的,难以预测的;可能的变化方向包括持续治愈、延迟治愈、残留后再治愈、治愈后复发、持续不缓解等。但是,具体哪些患者发生哪种变化、不同术后变化形式的发生率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如未能早期识别以上变化方向或对以上变化没有概念,常常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尤其是对于治愈后复发的患者)或过度治疗(尤其是对于延迟治愈的患者)。因此,早期识别这些术后病情变化的方向可以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为加强术后随访监测和早期给予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是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创建单位、中国垂体疾病注册中心,每年垂体GH腺瘤患者手术量在150-200例左右。利用该优势,作者团队对2015年至2018年659例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了中位51个月的随访。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垂体GH腺瘤患者在接受了以手术为初次治疗的治疗方案后(单纯手术、手术+放疗、手术+药物、手术+放疗+药物等),在术后近期和远期的内分泌治愈率是多少?(2)影响术后治愈率的临床因素是什么?(3)术后随访过程中,会出现哪几种不同的病情变化形式?其相关预测因素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神经外科顶刊,IF 5.115)上。
以下通过图表展示本文的主要内容:
图一: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排除过程及术后随访结局。
研究结果

表六:展示不同术后病情变化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对比,大致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提前预测术后病情变化的趋势。如男性、年长、较低水平术前GH、微腺瘤、非侵袭性腺瘤、FSH/LH阳性腺瘤预测术后持续缓解;年轻、女性、术前合并甲功低下预测术后治愈后可能会出现复发;大腺瘤、侵袭性腺瘤预测术后可能出现更大可能性的持续复发或残留。关于手术的方式,延迟治愈的患者相比持续复发或残留的患者,接受内镜手术的患者几率更高。
总结
本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中心的大样本量研究为垂体GH腺瘤患者术后病情变化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证据支持。结果显示,垂体GH腺瘤的侵袭性、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是手术后即刻和远期随访时内分泌治愈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经鼻内镜治疗患者的术后远期随访时治愈率相比于显微镜治疗后的远期治愈率升高。垂体GH腺瘤在经过首次手术(和或术后治疗)后,可表现为5种病情变化形式,临床医师应熟知相关预测因素,并在随访时结合相关预测因素加强对相关患者的随访监测,尽早发现病情变化节点,尽早开展相关后续治疗。
第一作者简介
郭晓鹏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卫健委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美国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临床医学专科博士后,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大外科总住院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肿瘤尤其是垂体腺瘤及胶质瘤的转化医学研究及临床交叉学科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已结题院校级科研基金一项,作为课题主要参与人已结题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基金一项,目前在研教育部医教协同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共一作者身份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53篇,包括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1篇,SCI论文42篇(累计IF 145分),最高单篇影响因子10.247分。
担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联谊会理事,兼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联谊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工作秘书;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担任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担任SCI杂志《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Q2区,IF 3.329)科学编辑。担任多本SCI杂志的长期审稿人,如《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World Neurosurgery》《Growth Hormone & IGF Research》《Clinica Chimica Acta》等。
通讯作者简介
幸兵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专业组组长,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专家,美国垂体协会会员。
擅长颅脑肿瘤的诊治,尤其对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和其他颅底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连续四年在亚洲垂体瘤专家会(PEMA)上做大会发言,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多项省部级课题。
担任《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World Neurosurgery》等多本国内外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尤曼斯神经外科学副主译。
近5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80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篇及SCI论文62篇,累积影响因子达200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