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In-Ho Jung等研究磨除Kawase锥体对肿瘤切除程度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Jung IH,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1 Sep;153:e11-e19. doi: 10.1016/j.wneu.2021.05.017. Epub 2021 May 15.】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岩前入路行颅底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切除的程度将患者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肿瘤全切的影响因素。
图1. 手术前后CT冠状位测量内听道上方磨除的岩骨宽度、高度以及手术角度。A、B.磨除内听道的宽度和内听道的高度;C.磨除后岩骨-后颅底平面与水平线的角度称为手术角度。
图2. 成人尸头的岩骨解剖。Kawase锥体用虚线表示;内听道的位置用实线表示,此线将Kawase锥体分为内听道前三角和内听道后三角。A.头部旋转45°的视图。从此角度看,岩骨的前面正对手术医师,便于岩骨前切除术。B.进一步旋转头部,岩骨的前面尤其是内听道后三角,正对手术医师,而岩骨的前面对手术医师的角度呈倾斜,妨碍充分磨除内听道前三角。C.岩骨的后外侧观。D.岩骨的俯视图。II:视神经;ICA:颈内动脉;III:动眼神经;V:三叉神经;VII:面神经;LCN:后组颅神经;AE:弓状隆起。
图4. 经左侧开颅、硬膜内外暴露Kawase锥体的术中照片。A.Kawase锥体由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弓状隆起、岩骨的内侧缘和岩浅大神经围成。内听道将Kawase锥体分为内听道前三角和内听道后三角。B.完全磨除内听道前三角和内听道后三角,广泛暴露内听道。GSPN:岩浅大神经;V3:下颌神经;IAC:内听道。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全切组患者磨除内听道骨质得宽度和高度(图1)明显大于次全切组。全切组的手术角度大于次全切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磨除内听道骨质的宽度是预测肿瘤完全切除的变量,宽度增加1mm,肿瘤完全切除的可能性增加2.778倍。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在岩前入路中,岩骨磨除不充分对肿瘤切除程度产生不利的影响。神经外科医生加深对Kawase锥体的三维理解,有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并且不造成周围组织损伤及有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