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0日发布 | 1679阅读

美E卒中 陕京之声 | SolitAct取栓策略实战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情系西安,共克时艰。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本次古都西安的战“疫”即将迎来最终的胜利。在这一特殊时期,来自陕西和北京的神经介入专家齐聚云端,共同探讨取栓领域的相关问题。


2022年1月12日,“美E卒中 陕京之声”——SolitAct取栓策略实战专题会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魏东教授担任大会主持,特邀西安市北方医院刘锋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福德教授和榆林市第二医院纪文军教授担任会议嘉宾,围绕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开场致辞: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云端共同探讨有关取栓的话题。取栓工作不以疫情为转移,不少同仁仍然奋斗在一线,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今天的“美E卒中 陕京之声”活动尤为重要。卒中团队为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为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每一位医生的职责,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习主席的承诺——“健康中国,有你有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魏东教授致辞表示,西安即将迎来疫情结束的曙光,各位同仁们都辛苦了。今天各位讲者的讲题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非常期待宋立刚教授以及几位陕西的同道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学术内容。


精彩回顾

01 

抽吸还是支架,一脉相承还是相互竞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立刚教授分享“抽吸还是支架,一脉相承还是相互竞争”。宋教授从取栓技术的发展历史谈起,重点回顾了ASTER研究和COMPASS研究。ASTER研究显示,单纯抽吸不成功需要补救占比32.8%,而支架组占比23.8%,使用支架可以获得更高的一次再通率,由此可知支架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抽吸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目前市面上取栓产品众多,神经介入医生获得了更多武器的选择,但我们不能仅仅只依靠武器,还需要人、技术的改变和提升。


谈到SolitAct技术,宋教授表示,SolitAct是传承SWIM技术的以Solitaire™支架为基石,联合导管接触抽吸的疗法。React™ 68/71两款新导管相比Navien™可以实现更好的到位、大的内腔和更稳的管腔。新的Solitaire™ Platinum支架增加至40mm有效工作长度,对于高负荷血栓,40mm有效工作长度可以充分覆盖血栓,显影标记可以帮助我们在打开支架时完全看清血栓负荷的主体位置以及病变特征。


谈到一把开通的开通策略,宋教授表示,要明辨病因、极致化使用器械,拉抽结合,注重细节,实现个体化治疗。单纯追求快速,盲目抽吸是反面例子,灵活应用,满足个体化才是关键。手术策略清楚,手术过程迅速,才有后续的缓解康复。






讨论

Q1


魏东教授:请教一下宋教授,在取栓术中SolitAct与抽吸如何选择?

宋立刚教授:

1. 遵从科学的方法,明确判断病因,如果是串联病变、ICAS要考虑导管的兼容性为前提;

2. 依据病变位置,如果是颅外大负荷血栓,大口径中间导管上高是没问题的;如果病变位置在大脑中动脉远端,先上管子是以良好的学习曲线为前提,上高后尝试抽一下不通立刻开始SolitAct抽拉结合;

3. 要充分考虑术者学习曲线,每位术者的成长是不同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规范培训的术者,远端情况不清时,远端造影后使用SolitAct可能是最科学的。切勿盲目使用不熟练的方法,不分情况乱用抽吸,最终导致血管部分开通、血栓破溃带来严重后果,一定要对远端充分判断再行动。


Q2


刘锋昌教授:在您以往做过的前循环ICAS病例中,球囊扩张后,如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支架植入?

宋立刚教授:

1. 在首次开通赢得时间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恶性结局,就是保本的胜利;

2. 若梗塞面积大存在水肿,要考虑球囊扩张,等血流恢复稳定就停止操作;

3. 对于2-3次取栓,如果病人为血栓负荷量较小的狭窄病变,则可以放支架;

4. 早期双抗准备不充足、水肿以及造影剂滞留,不敢用大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不建议放支架。


Q3


刘锋昌教授:Solitaire™远端设计成一个扇形结构,然后进行卷曲这样的改良是否能减少出现栓塞的可能性?

宋立刚教授:

我会尽可能选择较大的支架。比如,在MCA中,我一般选择Solitaire™ 6×30mm支架,原因是对于2.5-3mm的血管内径,这样大小的支架只需要多卷几层即可形成类似渔网的结构,捕捉逃逸栓子。


Q4


纪文军教授:对于基层医院,高负荷血栓取栓存在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支架实现更高的取栓率?

宋立刚教授: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特别高的取栓效率,经典的Solitaire™已经足够。打开支架后,如果支架比血栓负荷大,也就是支架盖住后,血栓负荷完全在支架的抓取范围内,并且血流通畅,那么很大概率是能实现一把开通的。我推荐双支架为T型闭塞颈动脉的最高级。


0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抽吸or支架?


西安市北方医院刘锋昌教授带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抽吸or支架?”。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取栓的相关证据,随后介绍了SWIM技术等取栓方法。通过多个精彩病例展示,刘锋昌教授详细阐述了他在取栓技术选择策略方面的心得。刘教授指出,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之间的争论实质上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争论,我们的初衷是“快速、安全、有效”实现患者脑组织再灌注。


刘教授还表示,ASTER和ASTER2两项研究对支架联合接触抽吸(SWIM技术)提供了支持,对于实现完全再通确实更有效。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他们的选择是首发SWIM取栓,对于ICAS病变会先选择SWIM取栓后结合球囊成形。







讨论

Q


观众提问:对于非优势侧椎动脉闭塞同时基底动脉闭塞,如何处理?

刘锋昌教授:

我们要以患者获益为原则,第一时间恢复患者的有效血流,改善灌注,挽救更多的缺血细胞。如果优势侧是开通的,基底动脉有血栓,那么先把血栓取出,通过基底动脉取栓。其次,要判断小脑后下动脉到底是发自于哪一侧,确保非优势侧的基底动脉和PICA实现复流。在保证后循环血流够用的情况下停止,不要长时间操作。


宋立刚教授:

术前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一个急诊病例,没有优势和非优势之说,只有责任血管的说法。我们要判断两个位置,第一,基底动脉尖血流是否恢复;第二,小脑半球血流是否恢复。术前我们要做完善的CTA和CTP评估,了解缺血半暗带位置,有的放矢地进行操作。


03 

高负荷血栓,支架植入补救的利与弊


榆林市第二医院纪文军教授带来“高负荷血栓,支架植入补救的利与弊”。纪教授首先介绍了高血栓负荷分级标准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借鉴意义。随后通过三例病例展示详细阐述了高血栓负荷中支架植入补救的利与弊。纪文军教授通过病例分别展示了:使用React™ 71+Solitaire™ 6-30进行标准的SolitAct抽拉联合取栓、Solitaire™支架解脱支撑实现恢复再通。纪教授通过病例启示我们,对于脑血管高血栓负荷,多途径取栓未通,充分考虑出血风险后,支架植入是权宜之计。


针对纪文军教授的分享,宋立刚教授点评指出:

高负荷血栓不是我们放支架的条件,有以下两种情况是可以放支架的:

第一,血栓基本清除,该病变为残余狭窄,且狭窄程度严重;

第二,经过处理后的夹层病变,血流无法恢复;

如果高负荷血栓取了多次仍未取净,规范化使用SolitAct技术取出血栓是关键。

如果判断出病变处是狭窄或夹层,可以进行支架解脱提供支撑。





本次专题会给我们带来了SolitAct取栓实践的相关病例和探讨,来自陕西和北京两地的专家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学术盛宴,相信本次会议能让大家收获满满,也希望古都西安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美e卒中

4.4万阅读 | 33内容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