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Weill Cornell医学脑和脊柱中心的Sara Lener等综述最近文献中报告的MIS-TLIF技术,可帮助临床医生理解MIS-TLIF的确切含义,以求MIS-TLIF的定义达成一致。文章发表于2020年5月的《Global Spine Journal》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ener S, et al. Global Spine J. 2020 Apr;10(2 Suppl):151S-167S. doi: 10.1177/2192568219882346. Epub 2020 May 28.】
研究背景
1952年,Cloward等首次描述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1982年Harms和Rolinger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开放手术,成为腰椎融合术的有效术式。但开放性TLIF具有高侵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随着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的进展,Foley和Lefkowitz于21世纪初介绍使用微创脊柱手术进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即微创TLIF(minimally invasive variatio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相比,MIS-TLIF的并发症少,术中失血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术后麻醉药使用少,而临床预后和融合率相似。
MIS-TLIF术后效果好,归因于:软组织破坏小和脊柱节段不稳定小,以最小手术路径达到目标;通过单侧入路实现双侧减压;达到间接神经减压。总的来说,MIS-TLIF的关键步骤有明确定义,包括减压、中心或双侧减压(如有临床指征)、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植骨插入、椎弓根螺钉和棒置入。然而,每个步骤存在较多技术细微差别,因此外科医生进行MIS-TLIF时存在显著异质性。迄今为止,MIS-TLIF与开放性或小切口TLIF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
研究方法
作者回顾2010年至2018年期间发表的关于MIS-TLIF的文献,评价MIS-TLIF的手术组成部分,包括使用的工具和切口,以及执行关键步骤的顺序。结果显示,MIS-TLIF的特征是:取旁正中切口;采用管状牵开器进行椎骨关节面切除术、减压术和椎间融合器植入和经皮插入椎弓根-螺钉棒结构与术中成像,已得到大多数MISS医生的认同。
结论
作者指出,对文献MIS-TLIF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非扩张型和扩张型管状牵开器是最常用的小关节微创入路和融合器植入系统;绝大多数MIS-TLIF中采用旁正中切口插入椎弓根螺钉;由于手术的工作通道狭窄,必须使用显微镜或内镜得以充分观察和照明。在使用可扩张非管状牵开器的入路时,需要从中线外侧广泛地骨膜下剥离;对于椎弓根较宽或暴露椎弓根的窥镜手术,不可能是基于MIS的手术,通常认为是“小切口”的演变术式。从小关节到小关节广泛暴露的中线入路和允许直接可视而不需要显微镜或内镜辅助的入路认为是“开放性”手术。虽然大多数作者描述的MIS-TLIF符合上述标准,但当前文献中仍有差异。为规范数据报告和未来临床研究的结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MIS-TLIF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