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眼皮跳动的经历,感觉眼睑不自主地牵拉,早有民间传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因此,很多人都不太重视,并不放在心上。其实,眼皮跳动的原因有很多,劳累、紧张、过度焦虑都有可能造成眼皮跳动;若只是单侧眼皮跳,则更有可能是面肌痉挛引起的局部症状,眼皮跳动一般在面肌痉挛发病初期表现。

面部的肌肉群统称为面肌,呈对称分布,面肌的运动主要受面神经的支配,若面神经受到刺激,面肌就会不自主地抽搐,这种症状表现就是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主要表现症状,多局限于单侧,因此又被称为半面痉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大多数面肌痉挛患者是由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也有部分患者由肿瘤、炎症或面神经炎等引起。面肌痉挛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工作,患者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会加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的现象,因此,若患病,还需及时医治。

根据发病顺序不同,面肌痉挛一般分为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大部分患者都属于典型面肌痉挛。
典型面肌痉挛是指从眼睑开始,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的痉挛症状。
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从下部面肌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累及眼睑及额肌的痉挛症状。
面肌痉挛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只会不断加重,不会减轻,更不会自愈。在患病初期,大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现象。随病情进展,抽搐现象会逐渐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口轮匝肌、面部表情肌和同侧颈阔肌,严重者会出现面部疼痛、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和耳内搏动样杂音。发病初期,患者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发病后期,抽搐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发病晚期,甚至有少数患者出现单侧面肌轻度瘫痪的症状。

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主要方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疾病早期有一定作用,因此,患者在确诊后可先选择药物控制,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但药物治疗只能暂缓或减轻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且药物治疗在患者病情加重后通常效果减弱。

肉毒素治疗
肉毒素治疗是指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常用药物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大部分患者在初次注射时有明显效果,但肉毒素代谢后患者还会复发,需要重复注射,且随病程延长,注射疗效会逐渐减退,因此不能作为长期治疗手段。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根治面肌痉挛的唯一方法,即在显微镜下将压迫血管与面神经隔开,以此来消除面肌痉挛的病因。该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适合症状较为严重、服用药物或注射肉毒素均疗效较差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

面肌痉挛除了要及时接受治疗外,日常的护理也很重要。患者需要注意保暖,做好面部防寒工作;避免身体过度劳累、疲倦;控制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保持精神愉快;清淡饮食;戒烟戒酒;注意锻炼。

小
汇
课
堂
并不是所有的眼皮跳动都是面肌痉挛的表现,学会鉴别很重要!非病理性眼皮跳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跳动的部位不固定,左眼右眼都会发生跳动;
跳动的频率不规律,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跳动的症状不加重,一直都是比较轻微的眼皮跳;
跳动的范围能确定,一般局限于眼皮的跳动,不会蔓延到面颊、口角。
若出现以上症状的眼皮跳动现象,一般是非病理性的,规律作息、避免刺激、减轻压力,大多好好休息几天便会自行好转。

线上咨询
患友可以在脑医咨询【找医生】服务功能性疾病-面肌痉挛病种分类下,找到对应专业方向的医生进行咨询哦!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