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5日发布 | 2271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病例分享】始于精准,不止于精准

杜志华

解放军第301医院

达人收藏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60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轻偏瘫伴言语笨拙1月。


病史简介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


术前影像学资料

发病后头颅MR提示左侧半球梗死病灶。

经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缓解,mRS:1分。入我院后完善DSA评估如下: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充盈良好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充盈明显延迟









治疗方案

双侧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同期治疗还是分期治疗仍存在不同意见,但大多数的文献报道均显示分期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因此我中心通常采用分期治疗。根据患者术前的评估,考虑左侧为责任病灶,应当优先处理。









治疗经过

8F导引导管到位后复查造影,在路图指引下将PT微导丝小心通过病变,旋转以确定真腔,后采用2-20mm小球囊预扩张,后采用交换技术置入远端保护装置,再次造影确认无误后根据测量结果使用4-20mm球囊扩张成形,之后植入Precise7-30m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术后复查造影见远端血流改善,支架位置良好,管腔轻度残余狭窄,查体同术前,结束手术。

1

路图指引下,微导丝通过狭窄处。

2

2-20mm小球囊预扩张。

3

采用交换技术送入远端保护装置。

4

4-20mm球囊扩张成形。

5

支架到位后的路图指引下释放支架

6

支架术后即刻DSA显示支架充盈良好,残余轻度狭窄

7

术后即刻DSA提示颅内动脉充盈改善,无明显血管影像缺失









后续治疗及随访

患者规律药物治疗,3月后入院复查DSA提示左侧颈动脉支架位置良好,残余狭窄较前减轻,支架与管腔贴合良好。

并行右侧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无特殊,植入Precise7-30mm支架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

术后12个月复查影像提示支架形态良好


长期门诊随诊,无不适,二次手术1年后再次入院复查造影,双侧颈动脉支架情况良好。

术后15月复查显示左侧颈动脉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完全内皮化









病例特点及治疗体会
  • 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的治疗风险增加,主要是血流量增加引起的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和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抑制(hemodynamic depression,HD)。分期治疗是降低HPS的有效方式,但一期手术后血压的控制以及代偿血流的增加,很可能导致未治疗侧的狭窄加重甚至闭塞;因此,我们通常在一期手术后的2-4周完成二期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期治疗的本身即是另一侧狭窄的危险因素,如何确定先做那一侧是保证分期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灌注的差异,临床症状,狭窄程度,功能半球等都是需要的考量因素。就本例病例而言,左侧狭窄应作为一期治疗的病变。

  • 本例左侧狭窄的治疗相对复杂,首先是狭窄程度严重,可能会导致远端保护装置通过困难,因此需要应用小球囊预扩张;直径2-3mm的小球囊其外径小于目前任意一种远端保护装置的外径,较易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一般不会引起斑块的破碎和颈动脉窦的反应。操作时应注意确认导丝位于真腔后再扩张,常用方法是通过观察导丝的走行范围,并在导丝通过狭窄段后旋转导丝,观察头端的旋转情况是否顺畅;如病变段较长或表面溃疡,建议采用交换导丝携带微导管操作

  • 本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病变段成角以及球部扩张,给选择支架型号带来困扰。长支架自颈内延续至颈总动脉是较为常用的方式,但要求颈内与颈总动脉的直径相差不能过大,本例病例符合这一特点,但由于该患者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左侧颈外动脉参与代偿


    左侧颈外动脉通过寰枕吻合向椎动脉代偿供血

    支架覆盖颈外动脉可能存在潜在的闭塞风险,因此我们选择将支架仅放在颈内动脉。由于颈内动脉起始段曲度较大,会对支架的精准定位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定位准确性高的开环支架;另外,弯曲段的支架在内弯侧会有支架小梁凸向支架内侧,会对回收保护伞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开环较小的支架,结合上述特点,我们选择了具有以上特性的precise 7-30mm支架。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颈动脉专用支架相比颅内动脉支架,其输送杆较硬,会改变血管的解剖走行,因此应以骨性标志引导支架大致到位后再做路图,根据路图做小范围的调整;如果患者配合不佳导致路图模糊,可在透视下“冒烟”定位;

    2. precise支架外套管是同类产品中最细的,这种设计提高了输送时的顺应性,所需的Guilding内腔也更小,但同时,其释放时的摩擦阻力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弯曲的血管内释放,给操作者“比较紧”的感觉,建议在植入体内前应确保冲洗管路,释放前应完全放开尾端Y阀;

    3. 释放过程应当平稳,头端释放后不可回收,应保持稳定,继续完全释放,切忌在半释放状态进行位置调整。

  • 支架释放后应复查造影,观察支架有无覆盖全部病变,支架内有无血栓信号,远端血管充盈情况,并结合简单的查体确定没有术中并发症,之后再进行保护伞回收。本例复查造影可见到支架内有轻微的残余狭窄,支架远端血管有轻微的成角,这样的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支架内皮化的过程可与血管壁进行重塑,在后续的随访中也显示出这一过程

    左侧颈动脉支架术后即刻,3月,15月的DSA影像对比









病例小结

Precise支架是最早应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开环支架,其“精准”一词的命名或许正是针对同时期的闭环支架而定的。在延续了闭环支架良好隔绝性的同时,也创新了改善支架贴壁性的开环设计,是一款兼顾开环与闭环优点的支架


CAS是神经介入的入门级手术,无论从术式的设计,还是手术材料的工艺均已较为成熟,近10余年来已无显著的技术革新。对大多数病例来说,对病变适应征的评估和对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而材料之间的差异并非主要的因素。但对一些特殊的病例而言,的确存在着最适合的材料,如何识别出这些特殊的病例,并挑选出最适合的材料,需要术者通过对每一台手术的经验积累来实现。CAPTURE 2研究显示,对于高危CAS来说,想要将并发症率控制在3%以下,至少需要72台手术的经验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重要的手术便是你接下来要完成的那一台









专家简介

杜志华

解放军301医院 神经内科

解放军301医院神经内科介入组主管,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神经介入专业硕士,师从著名神经介入专家李宝民教授,从事脑血管病介入诊疗10余年


上述病例介绍,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作为学术交流与术式探讨的目的,关于器械的详细使用说明和适用范围等信息,请参照IFU。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