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3日发布 | 1436阅读

早时间窗内取栓:CTP做还是不做?

王小峰

渭南市中心医院

李子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来自美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副教授Ashutosh P. Jadhav等通过随机对比基础(普通CT,仅CTA)和高级成像(CTP)患者EVT后结果,并确定CTP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文章发表在2021年12月的《Stroke》中。


——摘自文章章节

【REF: Jadhav AP, et al. Stroke. 2021. doi:10.1161/STROKEAHA.121.034331】



研究背景


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广泛使用于急性卒中的成像技术。尽管会延长扫描时间、增加扫描和处理、增加额外治疗花费等,但目前CTP仍被许多中心做为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取栓术(EVT)的一项决策手段。对于窗口晚期患者,即出现症状超过6小时的患者,CTP是标准治疗方案的选择;但CTP在早期窗口(0-6小时)仍不确定。


虽然根据目前治疗指南,早期EVT决策不需要灌注成像,但在许多中心仍作为诊断工作的一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0-6小时)行血管内取栓术(EVT)的最佳影像选择尚不确定。来自美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副教授Ashutosh P. Jadhav等通过随机对比基础(普通CT,仅CTA)和高级成像(CTP)患者EVT后结果,并确定CTP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文章发表在2021年12月的《Stroke》中。



研究方法

Hermes实验组(在多个血管内卒中试验中评估的高效再灌注)汇总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患者水平的数据,比较EVT和常规治疗对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在做和不做CTP成像的随机患者之间,比较良好的功能预后,定义为90天时改良Rankin评分0~2分。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基线CTP显像与良好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总共分析了1348例患者,其中610例(45.3%)接受CTP,EVT优势保持不变,EVT与对照组比较,90天改良Rankin评分0-2分:CTP分别为46.0%(137/298)和28.9%(88/305)),无CTP分别为44.1%(162/367)和27.3%(100/366)。CTP成像与平扫CT、CTA相比,仅获得相似的良好恢复率(优势比,1.05[95%CI,0.82~1.33],调整后优势比1.04,[95%CI,0.80~1.35])。



研究结论

在严格符合早期时间窗(0-6小时)随机试验标准的高度选择的患者中,做或不做CTP的患者的功能预后良好程度类似,做和不做CTP的患者EVT治疗效果类似。


关注CT灌注成像

 晚期时间窗内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非增强CT与CTP或MRI的比较

 CTP对缺血核心的高估

 超时间窗大动脉闭塞患者ASPECTS评分与CTP梗死核心的相关性

1.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