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发布 | 196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超越时克-Surpass Streamline专栏|刘文华: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

刘文华

武汉市第一医院

唐坤

武汉市第一医院

郭章宝

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

倪厚杰

武汉市第一医院

史赛克.jpg



本期嘉宾

刘文华 教授

武汉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武汉医学会第一届神经血管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助组委员

武汉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

能专业化全面的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工作


本期嘉宾

唐坤 教授

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学硕士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介入诊疗、脑血管病

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

主攻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方向,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学组委员;武汉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能够熟练开展神经介入的各种相关手术,包括动脉瘤填塞、急诊血管再通、颅内外血管支架、静脉系统血管介入等各种手术,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方面文章。


本期嘉宾

郭章宝 教授

武汉市第一医院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内科专业

主攻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方向。对卒中绿色通道、脑卒中静脉溶栓、颅内外脑血管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以及颅内静脉系统疾病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开展缺血性神经介入的各种相关手术。参与市级课题2项,参与发表SCI文章2篇,曾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等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

2015年荣获武汉市第十九届执业医师技能比赛“技术能手”称号。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神经血管分会秘书;武汉市医师协会(1+8城市圈)神经内科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学组委员。

本期嘉宾

倪厚杰 教授

武汉市第一医院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在武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主攻脑血管病及神经血管介入方向。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开展脑血管造影、动脉取栓、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等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


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使得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经典的囊内栓塞到血管重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及循证医学证明。血流导向装置整体释放简单,一旦通路系统构建完成,支架完全打开,许多复杂颅内动脉瘤能够轻松的“单支架”解决。国内使用的血流导向装置主要有三款,包括Surpass Streamline(Stryker),PED和Tubridge。

相较于市面上其他血流导向装置,史赛克公司新推出的Surpass Streamline有着其独特设计之处。Surpass Streamline是自膨的钴铬合金编织支架,含12根铂金显影丝,通体显影。该产品共有三个直径和15-50mm的多个长度选择。3、4mm支架由72根网线组成,而 5mm支架由96根网丝组成。由于使用编织网丝的数量相对更多,其具有更高的径向压力,打开后贴壁更好,不容易扭转或打折;网孔更密,血流导向作用更强;型号选择简单,可适应更大的血管变径,甚至超出其标称直径1-1.5mm。支架的网孔密度设计为每mm2至少20个网孔,同时保持约70%的孔隙度。既保证了充分的血流导向作用,也保证了穿支的通畅。并且在不同的适应血管直径下均能保持稳定的网孔密度。

下面本中心将介绍一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患者的具体使用情况。


病例介绍


Surpass Streamline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女 ,47岁,因“发作性头痛、头晕半月”入院

🌻 既往无特殊病史。

🌻 入院查体:血压149/103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眼活动自如。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可,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征(-),双侧指鼻试验(-),心肺(-),NIHSS评分0分。

🌻 外院头颅MRI+MRA:右侧胼胝体干及膝部异常信号影,考虑脑梗塞,右侧额叶腔隙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节样凸起,考虑动脉瘤可能;外院头颅DSA: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查血:ALT48U/L,AST48U/L,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均无明显异常。



术前用药准备


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阿托伐他汀 20mg Qn;连用10天。术前血压波动在120/85mmhg左右。



术前影像


术前头颅CT

造影结果

动脉瘤大小:5.5*6mm;4.5*3mm,眼动脉自瘤体发出,载瘤颈动脉粗约4mm




手术预案


患者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两个较大动脉瘤,未破裂,眼动脉自其中一瘤体发出,为确保眼动脉远期血流通畅,拟行单纯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置入,不填弹簧圈。

Surpass Streamline支架的网孔密度设计为每mm2至少20个网孔,同时保持约70%的孔隙度。既保证了充分的血流导向作用,也保证了穿支的通畅。并且在不同的适应血管直径下均能保持稳定的网孔密度。颈内动脉虹吸段置入Surpass Streamline支架,既往文献及临床实践提示眼动脉基本不会闭塞,眼动脉所在动脉瘤后期闭塞可能性也比较小,但不会破裂。




治疗过程


Synchro 微导丝、XT 27微导管引导下将Catalyst 5带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远端


选择好工作位,充分暴露大脑前及脉络膜前分支开口,先在Catalyst 5内释放支架(4mm*30mm),再退中间导管,准确释放支架头端


支架头端彻底打开、支架稳定后,在转弯处利用Catalyst 5推挤让弯心支架充分贴壁


继续于中间导管内释放支架再逐步后退Catalyst 5,将支架完全释放,此时已可见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




复查支架


通过高分辨率C臂CT支架成像检查支架最终形态,复查颅内外血管通畅,眼动脉显影清晰,动脉瘤造影剂明显滞留。




术中复查Dyna CT可见治疗侧广泛大脑皮层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影,间脑周围、外侧裂无明显造影剂聚集现象,结合术中颈内动脉痉挛,前交通动脉细小,考虑左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造影剂外渗,保持麻醉状态复查头颅CT以确保无SAH。

术后即刻可见广泛大脑皮层蛛网膜下腔造影剂外渗,去碘CT排除出血,4小时复查头颅CT可见左侧大脑半球肿胀,无出血,拔管醒麻醉。术后第2日肿胀明显好转,患者反映稍迟钝,右侧肢体活动稍差,可独立行走。

术后即刻

术后即刻去碘

术后4小时

术后第2日

复查磁共振少许新发病灶,CTP左侧额顶叶皮层灌注有增高,约5日后患者认知功能,肢体活动均恢复正常出院。




术者体会

1. Surpass Streamline因为其预装系统的设计,系统更硬,需要配合Catalyst 5中间导管使用。中间导管到位时,微导丝微导管尽量选择平直粗大分支走远以加强支撑力。Catalyst 5内径较大,与微导丝及微导管间会有明显间隙,跨过动脉瘤颈或大脑前开口时可能会卡顿,使用多微导丝支撑,或使用内径更粗的微导管及微导丝多级支撑,甚至是支架或球囊辅助通过。

2. 支架位置要选择合理,定位要准确。支架孔隙度较大(65-70%,无金属覆盖区域),一般不会堵塞较大分支,但仍需尽量避开大脑前开口、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等分支;支架径向支撑力大,贴壁性好,支架头端尾端仍需位于平直段,以利于头端定位、尾端打开、支架贴壁及释放后的支架内按摩。

3. 支架为自膨的钴铬合金编织而成,含12根铂金显影丝,通体显影,在部分机器上仍可能显示不清,难以分辨支架的具体形态,可能需要多角度仔细观察,或借助高分辨率C臂CT支架成像技术,更好的展示支架的位置及贴壁情况。

4. 对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不好,术侧血管迂曲的患者,如术中出现严重的血管痉挛,可能导致颅内缺血。手术前需构建顺应性更好的通路系统(常规推荐长鞘+中间导管+支架系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使用血管解痉药物。

每一款血流导向装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临床优势,都需要一定的使用经验,一旦克服学习曲线后,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肯定能够为一些复杂颅内动脉瘤带来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武汉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中心简介

武汉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中心是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五星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武汉(地区)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组长单位、“武汉区域脑血管病专科联盟”牵头单位。目前能专业化的开展缺血性脑血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Stryker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