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发布 | 2254阅读

超越时克-Surpass Streamline专栏 |徐锐:治疗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徐锐

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开头.jpg

本期病例来源于“琴岛神介”

本 期 术 者 

徐 锐 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青岛大学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肿瘤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山东省科协委员,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内脏动脉疾病)常委,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影像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综合介入分会副主委,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获淮海科技奖二等奖1项、济宁医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日照市科技成果奖8项(1等奖2项),主编,参编著作12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1篇。


本期病例

01 病例简介

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中年女性,间断头痛20天,发现颅内动脉瘤半月入院。

2

现病史

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轻度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意识丧失,就诊于外院,行颅脑MR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3

既往史

发现高血压病20天。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4

查体

神志清,言语流利,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可,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

5

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

6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

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7天。AA/ADP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均敏感。


02 术前影像结果

图1 2021-5-10 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 


图2 2021-5-14 脑动脉MR高分辨血管造影成像(HRMRA):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管壁见瘤样突出,较大横截面约9.5×9.3mm,瘤壁未见明显强化。


03 手术过程

图3 患者全身麻醉,DSA下脑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内侧壁可见一囊状动脉瘤,形态较规则,动脉瘤大小约11mm×11mm,瘤颈约4mm,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直径2.3mm,颈内动脉末端直径2.4mm,床突段直径2.8mm。


图4 静脉注射4000U肝素,全身肝素化。置换90cm Cook长鞘。在0.035导丝引导下,将长鞘置于颈内动脉颈段;导入Catalyst 5 支持导管,在XT-27及Synchro2微导丝引导下,将Catalyst 5 支持导管导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将长鞘跟至接近岩骨段。由Catalyst 5 支持导管内导入4×25mm Surpass Streamline 血流导向装置至大脑中动脉。


图5 定位于颈内动脉末端后,在Catalyst 5中缓慢释放,支架远端位于颈内动脉末端、A1起始部近端。缓慢回撤Catalyst 5,并释放支架。支架打开良好,完全覆盖动脉瘤,支架远端位于颈内动脉末端,支架近端位于海绵窦段近端。


图6 最后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支架形态良好。


图7 2021-5-21复查颅脑CT平扫:左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未见明显梗死及出血征象。


Surpass Streamline的应用体会

  •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适用于18岁及以上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囊状、大或巨大(≥10mm)或宽颈(瘤颈≥4mm或瘤体/瘤颈比<2)或梭形动脉瘤, 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FD可以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消除动脉瘤瘤腔,最终通过在支架表面和动脉瘤瘤颈部形成新的内皮细胞来重建血管。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通过平衡孔隙度和网孔密度,保证了血流导向作用的同时,保持穿支和侧支的通畅。相比于其他的FD,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具有更高的径向力(慢性外扩张力),其植入打开更稳定,不会发生扭转。


    FD不会导致动脉瘤立刻闭塞,Ocal Osman等研究表明在6个月到1年时,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约为82.1-95.2%。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的残余动脉瘤仍有破裂的风险,虽然破裂的风险很小,但是仍然需要定期的影像学随访。


 参考文献

  1. Dandapat S, Mendez-Ruiz A, Martínez-Galdámez M, et al. Review of current intracranial aneurysm flow diversion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use. J Neurointerv Surg. 2021;13(1):54-62. doi:10.1136/neurintsurg-2020-015877

  2. Kühn AL, Gounis MJ, Puri AS. Introduction: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Flow Diverter Technology and Evolution. Neurosurgery. 2020;86(Suppl 1):S3-S10. doi:10.1093/neuros/nyz307

  3. Ocal O, Arat A. The Exchange-Free Technique: A Novel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Surpass Flow Diverter Placement. Asian J Neurosurg. 2020;15(3):620-626. Published 2020 Aug 28. doi:10.4103/ajns.AJNS_374_19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