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eather E. Moss复习视网膜静脉压变化与ICP增高的相关性,其综述发表于2021年10月的《Front Neurol》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oss HE, et al. Front Neurol. 2021 Oct 18;12:751370. doi: 10.3389/fneur.2021.751370. eCollection 2021.】
颅内压(ICP)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与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如脑肿瘤、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等相关。目前,ICP检测方法依赖于侵入性技术。非侵入性方法,有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变化,如视神经乳头水肿是ICP增高的临床体征。因此,有学者提出,眼科成像检测视乳头水肿的发生和消退可作为ICP变化的标志。然而,视乳头水肿是轴浆流动停滞和视神经鞘-颅内蛛网膜下腔之间失衡所致,常迟发于颅内压增高。因此,外观视神经乳头评估ICP变化具不确定性,需要更精确的生物标记物补充对视神经乳头的观察和反映ICP的动力学变化。视网膜静脉压在颅内压改变后迅速变化,有望作为诊断和监测ICP升高的生物标记物。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eather E. Moss复习视网膜静脉压变化与ICP增高的相关性,其综述发表于2021年10月的《Front Neurol》在线。首先,视网膜静脉压与下游压力变化相关。其次,视神经鞘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CSF)压力升高,在视网膜中央静脉出眼球处对其施加外部压力,增加血管阻力。最后,脑脊液压力上升,压迫视神经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影响小动脉的血供导致视乳头水肿。而视乳头水肿加重视网膜中央静脉压增高,增加血管阻力。最早在二十世纪初,开始测定视网膜血管压力。从外部对眼球加压,并观察压力增加时视网膜血管变化。测压装置包括测量施加在眼球上力的部件和视网膜血管可视化方法(图1)。
图1. 眼压计测眼压示意图。测压装置包括一个可向巩膜施加压力的探头和压力刻度盘。图上三个圆圈,分别代表巩膜(白色)、虹膜(灰色)和通过瞳孔可见的视网膜(橙色)。蓝线是视网膜静脉。A.对眼睛没有施加压力。B.将眼压计向巩膜施加压力,视网膜静脉缩小和塌陷。记录静脉塌陷时的压力。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指位于视盘边缘附近的视网膜静脉管径的振动,通常由眼压和ICP波动导致的跨壁压力振动,造成静脉部分管壁塌陷。当视网膜静脉压升高时,跨壁压力振动的幅度降低,脉动不明显。ICP增高时即无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出现。因此,检测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是用于排除ICP增高的临床工具,其灵敏度接近90%,但特异性<20%。视网膜静脉直径随着跨壁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视网膜静脉直径测量需要图像校准相当复杂。这通常通过使用轴向长度、相机和折射误差来校准图像。另一种方法是相对缩放。当存在视乳头水肿时,后一种方法模糊视神经边界。静脉直径也随着视神经肿胀的增加而增大。视网膜血管会随着压力增加而直径增大,随后导致弯曲度增加。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加和弯曲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典型表现,其原因是下游阻塞致使视网膜静脉压增大。然而,视网膜血管迂曲与视乳头水肿有关,也与治疗后的视乳头水肿消退相关,但缺少这方面的系统研究。
最后作者总结,视网膜静脉改变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ICP增高。但视乳头肿胀限制对视网膜静脉的观察和影响对视网膜静脉参数的准确评估。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