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神通是一家专注于神经介入业务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掌握脑血管医疗器械关键设计制造技术,运用精尖技术开发创新产品,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精准、安全、有效的医疗方案,致力于成为“脑卒中全解医疗方案提供者”。
为共同展望神经介入领域术式与器械的新发展、新趋势,微创®神通特创「“术”说卒中」专栏,致力于向神经介入医生分享脑血管疾病微创®神通解决方案的经典病例、经验技巧及临床数据等资讯。
颅内复杂型动脉瘤尚无明确的定义,其“复杂”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如大型、巨型或动脉瘤太小而不适于夹闭或栓塞的;梭形或蛇形动脉瘤;瘤颈难以接近、宽、有钙化、涉及穿动脉的;动脉瘤内充满新鲜或分层状血栓的;以及动脉瘤被脑组织,颅骨,水肿以及过去手术形成的瘢痕所包埋的。根据上述因素,颅内复杂型动脉瘤包含四种类型:
巨大动脉瘤
颈内动脉-眼动脉瘤
多发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瘤
本病例动脉瘤是椎动脉V4段载瘤,瘤体发出小脑下后动脉、邻近脊髓前动脉,属于复杂动脉瘤。椎动脉V4段动脉瘤难以直接夹闭,但是其载瘤,血流重建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复发率低,首先选择血流导向治疗。
01
患者女性,62岁。
主诉:头痛、头晕10余天。
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入院查体: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脑MRA检查提示: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
。02




03
术前诊断:
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2型糖尿病。
手术计划方案:
该患者间断头痛且DSA提示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血压控制不理想,存在破裂风险,建议尽早手术干预。若采用传统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对于该动脉瘤而言,血管解剖复杂,邻近小脑下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单纯栓塞远期复发风险较高,还存在分支血管闭塞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 FD)即密网支架的出现,将以往囊内栓塞的理念逐渐转变为血管重建以减少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风险。此外动脉瘤瘤颈累及载瘤动脉较直,预计血流导向装置释放后支撑好、贴壁好、位置稳定。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处理。
04
(1)导丝输送:选择右侧股动脉入路,置8F血管鞘,建立滴注线。
(2)导引导管,中间导管,微导丝到位。
(3)微导管到位:路图下将8F指引导管置于右侧椎动脉下段,5.4F普微森导引导管头端置于V4段,微导管通过病变,形成足够支撑的力量之塔。
(4)支架到位:Tubridge®支架到达椎基底动脉远端

1. 头端打开:测量造影图像选取Tubridge®3.5*25mm支架经导管对支架进行释放,先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结合处下方1cm处推出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见头端展开良好。
2. 支架系统回撤定位。
3. 支架头端锚定。
4. 支架主体释放,后整体回拉释放装置至前端锚定区域后继续释放,在动脉瘤瘤颈处展开良好。
5. 支架尾端释放,对支架尾端给予部分张力继续释放,透视下可见支架尾端张开良好。
6. 支架释放完成。
7. 回撤支架推送杆,支架全段贴壁良好,位置稳定,造影未见血管异常,撤出输送系统。
05
支架展开,贴壁良好。

06
Tubridge®支架置入后造影剂滞留明显,效果良好。
Tubridge®支架显影较好,术中能通过2根显影丝确定头端锚定情况,术中2根显影丝的双螺旋结构清晰,但是在二维平面中不容易区分Tubridge®支架展开情况,可利用双C臂优势多角度透视下确认Tubridge®支架双螺旋展开情况。
尾端释放过程中需给予部分张力尤其在弯曲血管段可通过给予张力小范围内控制尾端锚定区域,并使Tubridge®支架尾端完全张开。
Tubridge®支架由镍钛合金丝为主编织而成,具有较强的金属记忆性及超弹性因此释放后展开较好,减少了对局部血管的反复刺激。
术者介绍
余仕猛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介入学科带头人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卒中中心介入组组长
信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信阳市医学会第一届精神病学分会常委员委员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以第一完成人获信阳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特别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脑动脉介入取栓;脑血管造影术;颈动脉、椎动脉、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