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2日发布 | 1279阅读
脑血管外科

aSAH加重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陈晓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刘创宏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的Jina Kim等研究aSAH通过闭塞血管周围间隙或破坏ISF的流动,导致基底节或半卵圆中心内的PVS扩大加重。研究结果发表于2021年10月的《Clinical Neuroradiolog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im J, et al. Clin Neuroradiol. 2021 Oct 7. doi: 10.1007/s00062-021-01098-y.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即Virchow-Robin间隙,是充满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的腔隙,包绕穿过脑实质的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周围间隙与脑之间的组织间液相通并流动。在发生血管硬化、炎症和蛋白质沉积等病变时,脑ISF中的溶质清除减少,从而导致PVS扩大(ePVS)。ePVS与血管周围腔隙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大小(>2和≤15mm)或周围流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成像边缘呈高强度。蛛网膜下腔与所有脑区的血管周围间隙相连,因此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可导致PVS内纤维蛋白凝块闭塞和颅内淋巴系统功能受损。近期,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的Jina Kim等研究aSAH通过闭塞血管周围间隙或破坏ISF的流动,导致基底节(BG)或半卵圆中心(CSO)内的PVS扩大加重。研究结果发表于2021年10月的《Clinical Neuroradiology》在线。


研究方法



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作者所在医疗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发生的急性aSAH和发病后MRI随访1个月的139例患者。经筛选99例患者具有符合要求的MRI影像学资料而纳入研究。研究者对初始和随访的MRI-T2加权成像上BG和CSO中ePVS进行评分,共0-4分:0分=无ePVS;1分=1-10 ePVS;2分=11-20 ePVS;3分=21-40 ePVS和4分≥40 ePVS;ePVS加重指随访MRI时ePVS评分较初始评分增加≥1分。研究同时比较ePVS加重与未加重两组患者的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研究相关变量。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31例(31.3%)出现ePVS-CSO加重。初始MRI显示,ePVS评分为1、2、3和4分的患者分别为48例(48.4%)、35例(35.4%)、16例(16.2%)和0例(0%)。随访MRI示,ePVS-CSO评分1、2、3、4分的患者分别为30例(30.3%)、44例(44.4%)、23例(23.2%)和2例(2.0%)。比较ePVS-CSO稳定与加重患者的临床和放射学因素表明,仅aSAH的Fisher分级存在差异。通过校正年龄、性别和MRI随访期后,发现ePVS-CSO加重与高Fisher分级和初始ePVS-CSO高负荷独立相关。

初始MRI显示分别有117例(84.2%)、14例(10.0%)、2例(1.4%)和1例(0.7%)患者的ePVS-BG评分为1、2、3和4分。随访MRI示82例(59.0%)、26例(18.7%)、1例(0.7%)和1例(0.7%)患者的ePVS-BG评分分别为1、2、3和4分。仅6例(6.1%)患者ePVS-BG加重;ePVS-BG稳定与加重患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因素。


结论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在aSAH患者的长期随访中,ePVS-CSO加重与高Fisher分级和初始ePVS-CSO高负荷独立相关。蛛网膜下腔血量可能通过淋巴功能障碍加重组织间液的引流。然而,在以往纵向研究中,始终认为脑萎缩是ePVS的混杂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纵向研究来验证观察结果。

9.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