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中,多项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已充分证明了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s,PCS)的血管内治疗而言,仍然缺乏高质量的后循环机械取栓术的证据。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上的一项研究评估比较了首选支架取栓(stent retriever, SR)与首选直接抽吸(contact aspiration, CA)在PCS治疗中的有效性。结果提示,与首选SR相比,首选CA可实现更好的再通,且急性PCS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新发栓塞事件更少。

接下来也让我们看看,在PCS患者中采用CA治疗的国内经验吧。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66岁,主诉:因“眩晕5天,进行性加重伴言语不清12小时”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2级,吸烟史50余年,饮酒史40余年。
查体情况
院外NIHSS评分2分,12小时前加重,到院NIHSS评分19分。
基底动脉尖显影。
1. 基底动脉尖充盈缺损。
2. 右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基底动脉充盈缺损,右侧的夹层栓子脱落导致基底动脉栓塞。


(1)脑梗死(基底动脉,其它病因型);
(2)高血压2级。
(1)处理基底动脉闭塞,行抽吸取栓: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在泥鳅导丝支撑下裸奔送至基底动脉抽吸。




(2)择期开通右侧椎动脉闭塞。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TICI 3级。


替罗非班抗血小板
甘露醇脱水
右美镇静减轻脑代谢
NIHSS评分18分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
甘露醇脱水
NIHSS评分2分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72岁,主诉:因“突发意识不清9小时,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3级,房颤病史5年。
查体情况
NIHSS评分31分。
平扫CT未见明显低密度灶,CTA基底动脉尖闭塞。
1. 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椎动脉闭塞。


2. 基底动脉尖闭塞。


(1)脑梗死(基底动脉,心源性栓塞型);
(2)房颤;
(3)高血压3级。
(1)处理基底动脉闭塞,行抽吸取栓。
(2)该患者血管迂曲,考虑使用泥鳅导丝辅助8F导引导管进入椎动脉,联合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进行取栓。
(3)具体操作过程:


复查造影再通。
低分子肝素抗凝
甘露醇脱水
右美镇静
气管插管管理气道
术后5天后患者NIHSS评分16分
既往研究表明,在抽吸取栓时,抽吸导管的直径越大,血栓覆盖率越高,抽吸成功率越大。在这两例病例中,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口径大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均成功抽吸出血栓。
同时,抽吸导管管腔越大越有利于控制血流从而增加抽吸成功率,在这两个病例中使用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均完整抽出了血栓,与其大管腔能够实现更广的血栓接触面有较大的关系。
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在后循环中到位率较高,可以明显缩短开通时间,开通时间越短对PCS患者越有利。
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在血管严重迂曲时仍可稳定传导推送力到达。React™ 71远端通路导管的双层镍钛合金结构赋予其良好的抗变形性,在血管迂曲的情况下进行持续高负压抽吸能够完整抽出血栓实现再通。
张猛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NCU主任。重庆市神经内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擅长神经重症及神经介入。担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重症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理事、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副主委、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内科专委会神经重症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神经重症学组组长;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
黄书翰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
主治医师,硕士。重庆市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缺血性卒中专委会委员;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介入治疗分会委员;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CCU工作多年,主要负责神经介入与神经重症的救治,每年完成百余台急诊及择期介入手术,协助完成科室参与的多个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临床研究,对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2017年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技术;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5篇,其中SCI论文2篇。
Ye G, Wen X, Wang H, Sun C, Pan Z, Chen M, Wang B, Li Z.First-line contact aspiration versus first-line stent retriever for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s: an updated meta-analysis.J Neurointerv Surg. 2021 May 25:neurintsurg-2021-017497. doi: 10.1136/neurintsurg-2021-017497. Online ahead of print.
PMID: 3403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