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8(10):665-666.
作者:凌锋,Email:ling-feng@vip.163.com
一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能泛出一点浪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在过去的100 年,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能过上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平等、幸福的生活做出了根本的保障,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今年我们同样迎来了为中国人民健康生活做出贡献的百岁老人刘承基教授的华诞。
三周前,我专门去南京看望了期颐之年的刘承基教授。刘教授热情地欢迎和拥抱了每一位被他称为“小丫头”的我们,顿时所有人都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之中。刘教授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行动也矫捷,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灵活地穿梭,拿书、拿ipad,为我们讲述那些战斗的岁月,讲述着儿女和学生的成长,言谈话语之间,流露着坚毅、自豪和无愧!
古人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他用百年的经历实现了这“三不朽”。
立德,就是以明德为旨归,涵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为社会作出表率。进而“德”泽育人,善利他人。为国担当,为人民做好学问。刘承基教授是继涂通今老将军之后,中国神经外科界唯一一位在大学期间就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参加过东江纵队在粤东的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他又积极报名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每天昼伏夜行,在敌机的枪林弹雨中抢救、运输伤病员回国治疗。在一次运输过程中遇到敌机的扫射,子弹就从刘教授的身边擦过!但他并没有畏惧,照样奔波在危险的运输线上,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勇敢,给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生的希望。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若不是我们反复追问,仍然不为人知。戎马生涯练就了他一身正气及刚直不阿的品质,他以自己正直的道德品性、和善的处世哲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潇洒的人生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人生的坐标。
立功,就是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担当意识和扎实的学术功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多年党的教育和战争考验,使刘承基教授具有极高的党性和对党的忠诚度。从朝鲜回国后,他又重回学校修完学业,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做了8 年的普外科医师。那时他风华正茂,普外科手术得心应手,正当挑大梁时,组织上要求他去上海进修神经外科。他二话没说前往上海,师从华山医院的史玉泉教授。回来后开始独自一人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时,他就在病房里支一张行军床,日夜守护在患者的旁边。就这样他用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用勤奋和严谨的治学理念亲手建立了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神经外科,使之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中心。同时他还在显微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创立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对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和贡献都堪称业内前辈。他聪慧睿智,双手极为灵巧,在当年物资匮乏的年代,亲手制作了许多器械,如动脉瘤夹、金链子脑室造影导管。20 世纪70 年代初,他最早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在没有动脉瘤夹的时候,居然可以用两把止血钳夹持着丝线把动脉瘤结扎了!他最早开展的经股动脉穿刺的Seldinger 技术,让中国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患者可以不用那么痛苦地接受颈动脉穿刺,而是经股动脉穿刺就可以获得全脑的血管图像。这在半个世纪前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这也开启了我学习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灵感和机会。
在我们去探望他时,他用手比划着叙说当年,在场的一位同学惊叹道:刘教授的双手至今都如此精致!可以想象当年这双手救活了多少人!也难怪他最得意的一枚闲章就是“江南开颅翁”。
立言,就是以坚实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理论功底,提出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为后代立言。刘教授博览群书,在学术上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中国神经外科界更是有口皆碑。他经常教导我们,医师要天天看书学习。他说:“如果一个医师三年不看新文献,就会知识陈旧而贻害病人,判你刑也不冤。”他对国内外文献博闻强记,烂熟于心。我们一起到巴黎开国际会议时,他能随口说出发言者在何时何本杂志上发表过何种见解或文章。他的著作和文章发表前都要反复核对,要求自己不能出一个错字。他主编《脑脊髓血管外科学》过程中,查阅了海量的文献资料,旁征博引,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写得了我国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这部皇皇大著,被许多临床医师奉为圭臬。
刘教授的廉洁、清白跟他的灵巧、聪慧一样让人感叹、钦佩!刘教授的艺术功底在坊间素有传闻,他的书法一向自然至简,没有夸张、炫技,沉稳、厚重、大气,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楷书、行书、隶书信手拈来。2013 年在我的鼓动下,他同意以书法义卖,为我们的“N to N”(neurosurgeons to neurosurgeons,意为神经外科医师帮助神经外科医师)基金筹款。他再三强调,自己绝不收一分钱!为此,我除了再三保证外,还认真地给他看每一份捐款的用项和去处,100 家西部县级医院的神经外科医师获得了用刘教授的书法作品义卖捐款购置的显微手术器械和进修机会。每一位受助者都给刘教授写了感谢信。他非常欣慰,自此笔耕不已。2016 年他患病住院,我去探望时,他只字不提疾病的事,却十分关心是否还有人“私人订制”他的书法作品,并表示他可以多写几种字体供挑选。可见他已完全沉浸在对社会、对他所钟爱的神经外科事业做出新贡献的热情之中!
2019 年,我专门为刘教授义卖的书法整理了一本《刘承基教授墨宝集》,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出版,作为礼物赠送给参加“2019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全球特别大会(WFNS 2019)”的与会者们,受到了热捧!在这本《刘承基教授墨宝集》的最后一页,刘教授又写了一幅字:“垂垂至暮年,不甘终日闲;挥毫捐墨迹,不受一文钱”(图1)。胸襟坦荡、淡泊名利之心跃然纸上!
中华文明的悠久文化,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修养、善良和聪慧,都随着这本《刘承基教授墨宝集》传遍五大洲四大洋,刘教授再为中国的神经外科立了新功!正像他给我写的座右铭“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条幅一样,他是从一点一滴、润物无声地在为党和国家做着自己的贡献。
在他92岁高龄时,我求他重新为我们书写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训勉。他欣然同意,挥毫而就,条幅如下:“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训勉: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全力以赴 尽善尽美”
字体端庄大方,苍劲有力,完全想象不出这是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所书!我们虔诚地将其贴在研究所大厅的正中(图2),让每位途经的医护人员看了都会有醍醐灌顶、自省自律的自觉,让每位患者和家属看了都会肃然起敬,安神定志地放心!
刘教授为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写的题名是研究所信笺上的指定用字。这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为这个唯一冠以“中国”字样的神经科学机构题名,又镌刻在上亿年的巨大木化石上,象征着中国神经外科事业蒸蒸日上,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图3)!
百岁的老人,百年的沧桑,又正值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的辉煌时刻,我们不由得从内心里为党有这样的忠诚战士而骄傲,为我们有这样的榜样而自豪。刘承基教授在党指引的道路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