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相关性的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主要表现为从臀部沿着腿部后外侧,放射至足部,急性期较为剧烈。常由L4/5和L5/S1造成,少部分由L3/4造成。除了保守治疗外,外科治疗方式主要是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但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尚不清楚,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Swespine数据库中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登记的患者数据。纳入标准为18-65岁;存在L3-S1椎间盘突出;接受了腰椎椎间盘切除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或微创手术。排除标准为合并有椎体滑脱;同时接受了椎体融合的患者;术前无放射性腿痛症状;坐骨神经痛症状持续时间不详以及无随访数据的患者。

研究方法
根据坐骨神经痛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4组:<3个月,3-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采用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0-10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疼痛强度。随访时间1年,在1年随访时额外评估患者的GA评分,GA问题是“与术前相比,现在腿痛情况如何?”,GA评分分为:0.术前无腿痛;1.无疼痛;2.好多了;3.有一定程度改善;4.无改变;5.加重。患者满意度评分分为1.满意;2.不确定;3.不满意。生活质量评估采用ODI和EQ-5D评分量表。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和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因变量为连续变量)。因变量为ΔNRS(术后1年随访时NRS-术前NRS)。研究纳入流程图如下(Figure 1):

研究结果
最终共纳入6216例患者,病灶部位52.1%位于L5/S1,42.0%为与L4/5,5.9%位于L3/4。所有患者认为术前的腿痛明显强于腰痛。术前平均腰痛NRS评分为4.94(95% CI 4.87–5.02),术前平均腿痛NRS评分为7.02 (95% CI 6.96–7.07)(Table 1&2)。
术前坐骨神经痛症状持续时间越长,术后疼痛改善程度ΔNRS逐步减小(Figure 2 & Table 3)。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腿痛症状持续时间是术后腿痛改善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36.61% (n = 1490) 患者术后腿痛症状完全缓解.40.54% (n = 1650) 患者明显改善,13.76% (n = 560)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8.13% (n = 331) 患者无改善或者加重。术前腿痛症状持续超过12个月以上的患者中,术后较多患者腿痛无改善或者加重(Table 4)。满意度评分显示,症状持续时间<3月和3-12月患者满意比例最高(83.5% and 82.5%),12-24月>24个月的患者满意比例才74.9%和7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坐骨神经痛症状持续时间是术后效果满意度的独立相关因素,早期手术,术后获得满意效果的可能性大(Table 5)。

研究结论
术前坐骨神经痛症状<3月患者,术后的总体效果最优。以12个为临界点,坐骨神经痛症状<12月的患者术后腿痛改善最显著,且满意度最大。

译者注
研究中未提及这些患者术前是否接受了保守治疗,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有所改善,甚至短期明显缓解,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因此,并不鼓励患者一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即早期接受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其次,该研究排除接受椎体融合的病例,而椎体融合会不会增加术后的满意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原文PMID: 335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