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OCIN专区,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OCIN2021近日在上海盛大召开,大会期间,神介资讯特约记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副教授在会场对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内脑血管病介入科主任陈文伙教授进行了专访。欢迎大家观看、阅读!

神介资讯-张颖影副教授:
尊敬的陈文伙教授,欢迎您来到OCIN 2021采访间。我们知道您是AIS的治疗专家,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AIS的急诊取栓治疗。去年您参与了DIRECT-MT研究,在线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现在取栓越来越强调能取则取,特别对于远端的血管,对一些可能梗死症状不是特别重的,但是也有大血管问题的,也会非常积极地取栓。您觉得在未来AIS的治疗方面会有怎样的变化?
陈文伙教授
AIS应该是现在非常热的一个领域,大家也在尽可能地扩大能够获益的人群。因为原来的指南都是推荐24小时内采取治疗手段,现在有地方能够扩展到24小时外,特别是像今年OCIN启动的 LATE-MT项目,因为特别在中国发病人群中可能一些ICAS的病变特别多,病人的侧肢也特别好,也许超过24小时,病人还有耐受的组织。另外,中国发病人群有很多来自农村,由于各方面的延误,可能很难做到在24小时内就到达医院。但是他依然有存在的缺血半暗带,依然有良好的侧肢,耐受组织可能还存在,开通这部分血管还能够从中获益,也是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展原因,使更多的中国发病人群或者全世界方面的病人能够从中获益。现在指南上推荐的取栓条件是,达到卒中量表6分的评分。在临床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病人刚来到医院的时候,NIHSS评分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基本是都是5分以下。其中这种轻型卒中大概有20%的病人都有大血管闭塞的情况,其中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进展加重的情况。对于这部分NIHSS评分较轻的病人到底怎么去做、到底能不能做、选择哪些合适的病人去做,是未来很好的研究方向。现在也已经在启动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影像学的选择,对大血管容易加重的病人,在早期就进行干预,而不是等到病情加重再干预,会取得很明显的疗效进步。
当下AIS领域内一个研究热点是,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Angel-ASPECT的项目,关于大核心梗死的取栓。如果病人来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出现大核心梗死,对于这部分病人,在早期开通血管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哪些病人在开通以后能够获益,需要通过严格的影像学的选择,这样能够扩大从血管内治疗获益的病人比例。
神介资讯-张颖影副教授:
取栓的手术在进步,溶栓的药物也在进步,有一些最新一代的溶栓药的效果要比 rt-PA效果更好。您觉得在溶栓药物持续进展的前提下,对桥接治疗和取栓手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文伙教授
1996年,rt-PA通过美国FDA标准以后就开始应用,因其操作方便,给药方便,不像血管内治疗需要技术、需要器械,所以在溶栓药物领域一直引领了10年。现在溶栓药在进展,TNK出来后从心内科应用已经到神经内科应用,对TNK的使用剂量、适用部位以及桥接治疗都仍在探索。尽管目前TNK还未得到神经领域指南的推荐,但是大家都知道未来是很有可能的,因为TNK的使用是注射方式,注射给药的时间很短,半衰期又长,对于桥接治疗的话就非常方便,对转运就非常方便,不像rt-PA首剂后要持续泵入1小时。另外,术前给药TNK的再通率比普通的rt-PA的再通率高。桥接治疗使用的TNK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开展,与目前单纯的取栓治疗相比,桥接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陈文伙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神内脑血管病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OCIN2021 观看路径
脑医汇(原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直播时间:
10月20-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