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发布 | 3224阅读
OCIN 2021丨李聪慧教授:医者仁心求索创新,集采技术共推DRG

李聪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点击图片进入OCIN专区,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直录播.png


OCIN 2021 丨名家访谈系列报道


OCIN2021近日在上海盛大召开,大会期间,脑医汇-神介资讯特约记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副教授在会场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聪慧教授进行了专访。欢迎大家观看、阅读!



神介资讯-张颖影副教授:


尊敬的李聪慧教授,欢迎您来到OCIN 2021采访间。非常高兴东方脑血管病创新俱乐部成立了,创新有很多种方面,比如对于器械的创新。我知道您在手术术式方面,有一些个人特征非常鲜明的创新成果,对此您怎么看?

李聪慧教授


创新是支撑神经介入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其他的行业也都是靠创新推动的。神经介入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依靠技术和材料的综合创新,推动神经介入快速的发展。正因为很多专家教授提出的创新理念,才使神经介入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对创新一直非常感兴趣。当我处理日常琐碎工作的时候,在每个环节我都在想,这个地方还有哪些问题存在,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或者新的解决方案。在临床上也发现了一些目前效果不好,或者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思考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些可能比较成熟了,有些还在摸索之中。


第一个创新方面,我和我的老师李佑祥教授偶然发现了一项神经介入电凝技术,它和早期的电凝技术不同,因为那会儿的材料有限,另外这项技术的思路和现在的神经介入电凝技术还是有区别的。现在的神经介入电凝技术,是利用现有的材料促进动脉瘤内的血栓形成,或者闭塞某一个血管,通过导丝通电、诱发血栓,使其尽快闭掉。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在早期仅仅适用于一些非常细小的、穿支动脉上的动脉瘤,后来我在想这种技术是不是也适用于普通的动脉瘤,接着我们把它应用到常规的微小动脉瘤,又进一步的摸索电源以及通电的时间,然后把它用到一些更大体积的动脉瘤上。现在5毫米以下的动脉瘤,几乎都可以通过这种电凝的方式治疗,可以少填很多圈,为患者节省了一些经济费用。另外从操作的安全性方面,尤其微小动脉瘤,就填一个圈甚至不填圈,通过电凝的方式让动脉瘤内的血栓尽早形成,从而减少了因为操作导致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这是电凝技术方面的一些创新。


第二个创新方面,是烟雾综合征和烟雾病的介入治疗,关于这方面国际上有一些相关的报道,但都是一些个案报道,例数很少。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究竟能不能用介入的方式,还是必须通过血流重建术、搭桥手术处理。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发现一部分病例可以通过介入重新修复闭塞的血管,逐渐地减少了烟雾血管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后期出血、梗死的风险。我们已经积累了20多例的病例,发现如果严格地选择适应症的话,烟雾病或烟雾综合征是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去处理的。


第三个创新是在缺血治疗方面。最熟知的是应用编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也就是症状性的颅内动脉狭窄。到目前为止,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还是不太支持支架置入治疗,因其并发症似乎是高于药物治疗的。但是最近这几年介入领域在飞速发展,中间导管的出现,包括导丝、球囊的改进,让支架置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了。对颅内动脉狭窄做介入治疗的时候,发现并发症已经远远低于以前的SAMMPRIS 研究的结果,达到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做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的时候,我发现了有几个环节可能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的原因。以往用的支架的适应性存在很大问题,另外一些使用其他的自膨支架,支架导管相对比较粗,在过狭窄或者是过远端的时候,也会增加一些并发症,所以我们就改用了更细的编织支架,或者像最近上市的Atlas支架,做颅内动脉狭窄。当然有一些同道会质疑,编织支架,这种比较小型的支架,它们的支撑性能不能达到要求?实际上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颅内动脉狭窄,最关键的一点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是整个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手术中的核心,如果能扩到比较理想的程度以后,支架的作用处于相对次要地位,不需要支架有太高的支撑性。目前的这些编织支架或者是Atlas支架,已经能足够提供这样的支撑性。我们希望支架的作用是修复由于扩张带来的夹层,而不是希望它提供过多的支撑性,甚至把狭窄的血管再扩得更大。在支架的选择上,支架导管更细、适应性更好、并发症更低,就能符合要求。


神介资讯-张颖影副教授:


我们知道国家未来可能在医保支付方面会有一些比较比较大的变动,那么对此您觉得这对我们神经介入医生而言,会有怎样的一个影响?

李聪慧教授


目前,河北正在讨论一些神经介入产品的集采方案,基本上有了大概的轮廓,把弹簧圈纳入集采范围,那么弹簧圈的价格会大大降低,可以大大地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也是众望所归。但是当弹簧圈的价格大幅降低的时候,如何保持它的性能,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术后并发症,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因为好多产品的价格降低以后,厂家由于成本的问题,可能会降低制作过程中某些环节的质量,那么产品性能会低于以前使用的产品性能,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另外对于DRG这块,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包括我说的一些特殊技术,比如往一些大动脉瘤里打Onyx ,一支胶相当于几十个弹簧圈,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弹簧圈的使用,这种思路为降低医疗费用增砖贴瓦。这些是不同思路的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都靠通过降低价格实现DRG收费,还可以通过技术提高去实现。


李聪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候任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联合会会员(WFITN)


OCIN2021 观看路径


脑医汇(原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直播时间:

10月20-24日


电脑端:登录网址
https://www.medtion.com/meetingInfoLive.jspx?id=1818即可进入直播界面


直录播.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